第4章(第2/5页)

“肯定会挺过去。”他开始扫视那些搁架。“你呢?”

“有一点儿害怕。”

他把额前长长的棕色头发甩到脑后。“我已见惯不惊。呃……你到底要找什么?”

“芝加哥水区10 。”

“咱们尚未谱完的交响乐?”

“正是。”

去年夏天,我们开始为芝加哥水区制作一部宣传片,介绍自来水是怎么从密歇根湖到达人们家里的水龙头的。水的旅行从取水装置开始。取水装置位于离岸几英里远的40英尺深的湖底。大量湖水从装置抽入,经管道通过水下隧道,随后进入岸上的两个水厂。水厂处理过滤之后又通过另一个地下管网配送到遍布全城以及郊区的上百个输送中心,这些中心再把水泵入千家万户。

简单至极的设想,叹为观止的工程!

不幸的是,才拍了一半,便发生了“9·11”事件,水区立刻取消了该项目。鉴于当时的形势,制作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宣传片当然很不明智;不过幸运的是,项目取消之前,我们已经做了的部分依旧还是拿到了报酬。

可能比舒伯特11 拿到的多一些。

“找到了。”麦克指了指架子顶层那一堆录像带。“想要哪几盘?”

“情景再现期间的拍摄花絮。”

麦克踏上活动折梯,向上跨了一步。“当时拍这些镜头的确是很好的创意,就是你提出的。”

我不禁笑了。我们曾乘坐市区的拖船从海军码头出发,去探查一个名叫卡特·哈里森的取水作业区。其实卡特·哈里森就是一个小小的吊桥连在一起的两个圆筒;一个围着石灰岩和红砖墙,另一个外表是白色,边上是自上而下的浅粉色条纹,就像一个巨大的婚礼蛋糕,只不过它中心矗立着一个小小的塔尖。尽管出于安全原因,我们没能去拍摄圆筒内部;而迪威尔装置——船工们称之为“志愿者护士”,就是实际的抽水之处。

在石灰岩和红砖墙圆筒处,我们下了船。那是几十名工人的宿舍,抽水自动化以前,工人们都得住在那里操作机器。装置建于1900年前后,也有卧室、厨房和餐厅等生活设施;但是到了现在,工人们只是夏天到那儿去保养维修才需要住上几周。我们曾计划,待到天气热起来就去拍摄一些镜头。

我还记得,曾经进入一道沉重的铁门,原本有几分期待身后立即传来“砰”的一声——可关闭式吊桥关门的声音,结果却没有。原以为里面破旧不堪,不过一进门,我却大吃一惊——!作业区是改造过的,里面灯光明亮,墙壁雪白;一端是一个宽敞而空间很高的厨房和用餐区,另一端是一排寝室。原来作业区早已经过了改造与修缮。

接待我们的水区公关部人员解释道,改造期间,把原来的一些大寝室隔成了小间,以便能住下更多的人员。经过其中一个大房间时,只见靠墙立着一张巨大的翻盖式木书桌。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道。

“那个嘛,说来可就话长啰。”公关先生扫视了一眼书桌,然后对着我。“但不得发表。”

我耸了耸肩。我不想被人当作记者,我的工作内容本来就根本谈不上客观。不得已时,你可以将我的片子称为“信息广告片”,但底线是,如果客户不喜欢某个内容,我就必须将它拿掉。

“以前这里一度声名远播。禁酒令期间12 ,这儿是地下酒吧,还有妓院。”

我还记得,当时自己眼睛瞪得老大:“不可能!”

他笑了起来;对于我的震惊,他显然觉得非常有趣。“听说过大比尔·汤普森吧?”

我点点头。大比尔·汤普森,本名威廉·黑尔·汤普森13 ,芝加哥历史上最贪婪的市长之一。他勾结黑道,收受贿赂,于20年代市长任上敛财200多万美元,几乎相当于今天的2000万。不过,人们记得最牢的并非他那些肮脏的交易——毕竟他在那方面有不少同类——而是他那句号召市民的口号:“早投票,常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