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冲入AI无人区:无人驾驶之路(第8/11页)

苦练无人车的内功与外功

在了解无人车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后,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深入无人车的“视和听”。

在“视距”上,无人车较之裸眼具有绝对优势,驾驶员的安全视距一般在50米左右,而无人车依靠多种中远距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实现200米以上的超视距扫描观测。

另外,无人车的“视觉”方面还要克服许多对人类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了让它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汽车和周围路况进行判断,我们要教会计算机在动态中识别哪些是车、哪些是天空、哪些是树。深度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目前,在用摄像头来判断物体这项指标上,百度无人车准确率达到90.13%,2016年同期为89.6%。看似只有0.53%的提高,但对于无人车乘坐者的安危,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坚持。在判断行人方面,百度无人车的准确率达到95%,判断红绿灯的准确率达到99.9%。而它的未来目标是,判断红绿灯的准确率必须达到100%。

当然,对无人车来说,光会“看”是不够的,要保证安全,还要有敏捷的反应,要能“刹得住”。人类驾驶员,从遇到紧急状况到踩下刹车需要0.6秒。而汽车的刹车要发生作用,其油压系统传导还需要0.6秒。也就是说,一般的人类驾驶员需要1.2秒的时间把车刹住。而百度无人车从“发现”紧急情况到做出刹车动作只需要0.2秒。未来,如果电动刹车取代液压刹车,百度无人车有能力做到在0.2秒内紧急制动,这将比人类平均的1.2秒快了整整1秒,高速驾驶中,1秒可能就是救命的时间。

不论是静、是动,还是“表面”招数,在绝大多数的行驶过程中,车载的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要实时收集数据,在行车途中反馈到“百度汽车大脑”的服务器上,辅以GPS高精度地图,指导汽车以最佳路径行进。

在定位层面,百度地图2015年达到WiFi定位精度30米,室内高精定位精度1~3米,定位速度0.2秒。2016年,百度无人车使用的高精地图精度是10厘米级,实际行驶中对路况判断的误差小到一根车道线的宽度,相比GPS定位,精度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这一切也要归功于无数百度产品的使用者,包括那些调用百度地图API的用户。使用者在调取时,无形中就帮无人车刷新了数据,增加了一点“智慧”。

图6-9 比普通GPS定位高两个数量级的高精定位示意图

顺利推进无人车的研发,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技术布局。随着技术的升级与革新,以往推广应用的“死结”都会逐渐被化解。业界对无人车是否应该采用激光雷达的争论就是如此。

由于激光雷达造价高昂,外界有人唱衰无人车,正如多年前很多人因为价格而不看好“大哥大”。百度不仅对降价抱有信心,还做出了前瞻性的战略投资。

2015年底,无人车普遍采用的LiDar激光雷达的价格高达70万元,半年后同款批发价已经降为50万元,下降了30%。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及无人车行业发展带来的规模化效应,激光雷达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毕竟“大哥大”刚面世时售价高达2万元,而今国产的“国民”智能手机只要600元左右。

2016年8月17日,百度与福特公司以1.5亿美元联合投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Velodyne预计,如果2017年拿到100万个订单,百度无人车使用的64线激光雷达单价就会直线下降到500美元,2020年激光雷达价格会降到300美元左右,2025年会降到200美元左右。

在无人车的研发势头下,64线激光雷达目前非常紧俏,这项投资确保了百度的传感器供应。但如此巨大的投入,并非只为一时的器件供应,而是以行业带头人撬动整个产业,以利于整个无人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