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人工智能的历史使命:让人类知道更多,做到更多,体验更多(第3/12页)

人工智能“认知系统”的成熟代表了智能时代更长远的未来,所有的行业、职业、社会系统、生活方式都将被重塑。如果数字化社会可以概括为“信息就在指尖”,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知识无处不在,任何交互都是智能的。”

这个浪潮对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

对商业机构来说:好消息是它们将有许多提升、转化和进入新的增长领域的机会;坏消息是当大浪潮席卷时,没有谁可以岿然不动,如果你没有抓住前进的机会,你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抛弃。

对企业家来说,仅看一看“巨大市场机遇”的列表,就可以发现许多创造未来商业巨头的机会,彰显企业家精神的智能创业的历史机遇就在眼前。同时,属于智能时代的新的企业领袖也将由此诞生。

对投资人来说,睁大眼睛去发现一个属于智能时代的种子企业,支持它成长为未来的企业帝国,并获取巨额回报的机遇真的来了。

对于国家或政府来说,每一次巨大的技术革命,总是伴随着国家命运的兴衰交替。总有一些国家或政府能抓住历史赐予的机会,一跃而上,赢得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昌盛国运。要想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国家或政府层面决策、政策的前瞻,战略投入的坚决,路线执行的科学有效,都至关重要。

当然,当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了人工智能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于这个浪潮时,也难免会有浪潮将起阶段的困惑。

在硅谷,大家都说以后要投资的都是AI+X。比如有一家专投人工智能的投资公司,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是其合伙人(LP),看了几百家公司,看得有点晕了,因为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在宣称自己是人工智能的公司。对这家投资公司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进行鉴别,以便有针对性地投资。这促使我们开始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哪些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哪些不是。

衡量人工智能的现实标准

人类历史上,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各种探讨、反思甚至针锋相对的争论。面对人工智能这一带有全局性、革命性的技术浪潮的逐步兴起,人们的兴奋、质疑以及顾虑就更加多元化。其中有的比较感性,比如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人类。这其实是在用人工智能与自然智能(Natural Intelligence)进行比较。

对于自然智能,有各种各样的研究和著作,包括有人提出人脑内部的机理其实是量子计算。对于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定义。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哪个标准定义比较正确。我们不妨务实地来讨论:现在的技术能允许我们做出什么样的智能体系。

有两种类型的计算系统被人类叫作人工智能。

第一种,本质上相当于“智能计算系统”(ICS)的子系统框架。它将数据作为输入,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建立模型,将我们关心的某些现象转化为知识。我们称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系统为“通用智能系统”(General AI),并定义“通用智能”的意思是一台机器获取知识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第二种,指具有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能感知(“看”“听”“感觉”),它们可以越来越多地推理和计划,它们可以用感觉运动控制移动。我们称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系统为“认知智能系统”(Cognitive AI),是具有感知、推理、规划和感觉运动控制能力的机器。

人工智能系统的另一个二分法是“狭义AI”(Narrow AI)和“广义AI”(Strong AI)。“广义AI”是使用相同的算法来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系统。原则上,“广义AI”系统可以学习和适应以解决新的问题,而无须人为干预。“狭义AI”系统使用特定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如下棋、识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