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简史:互联网风云背后的人工智能生长(第2/13页)

图灵去世两年后,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麦卡锡正式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参与会议的十位年轻科学家在会议之后都成为世界各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人工智能短暂的春天开始了。不过当时他们的成绩更多被埋没在计算机发展成果之中,比如,可以解决闭合式微积分问题的程序,搭建积木的机械手等。

理想超前但基础设施尚在襁褓中。超前的人工智能遇到两个难以克服的瓶颈:一个是算法逻辑自身的问题,也就是数学方法的发展还不够;另一个是硬件计算能力的不足。比如,机器翻译就是典型问题,科学家夜以继日地总结人类语法规则,设计计算机语言模型,机器却始终无法把翻译准确率提升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图1-1 达特茅斯会址

注:使用手机百度或智能革命App扫描图片可见AR效果。

新技术和产业链条没有被打通,令人兴奋的产品应用没有被发明出来,政府投资和商业投资都大幅度减少,人工智能研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经历了两次低潮,只是普通大众并没有感受到,毕竟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本身就已经是很神奇的智能工具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接触最多的“人工智能”实例大概就是街机游戏了,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一些小县城街头就已经出现了游戏厅。那些街机NPC(非玩家控制角色)总是能被熟练玩家轻松战胜,这不仅可以看作“人工智能”能力低下的表现,也造成了一种错误观念:智能是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中的事物。直到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兴起,这种观点才被改变。

百炼成钢

2012年,我注意到深度学习在学术界和应用方面都有了突破。比如,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识别图像,突然就比以前的任何算法都有明显提升。这个时候我马上意识到,新的时代来临了,搜索将被革新。过去我们用文字搜索,现在可以用语音和图像进行搜索。比如我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拍一张照片上传搜索,就可以立刻识别出来它叫福禄桐。过去用文字搜索是没法描述这样的植物的。不仅是搜索,很多过去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可能了。

语音识别能力、图像识别能力、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包括为用户画像的能力,这些都是人的最本质的智慧能力。当计算机拥有了人的这些能力时,一场新的革命就会到来。以后速记员和同声传译人员可能会被机器代替,计算机可以做得更好。以后也许不需要司机了,车自己就可以开起来,更安全,更有效率。在企业里面,金牌客服可能人人都可以做了,因为有了智能客服助手。人工智能对人的这种赋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体力,过去一些像搬石头之类的粗活需要人类自己来干,现在机器可以替你把更巨大的石头搬起来。智能革命到来之后,原本很多需要费脑子的事情,机器也可以帮你做。未来20~50年,我们会不断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收获各种各样的惊喜。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然而,站在智能革命开始的时点,有必要向那些人工智能科学的坚守者、开拓者致敬。

在资本寒冬期,有少数科学家依然坚持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如今百度拥有一支庞大且实力雄厚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其中不少担纲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从事机器学习研究工作,或师从名师,或在大科技公司从业多年,今天的研发成绩只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只有Geoffrey Hinton(杰弗里·辛顿)、Michael Jordan(迈克尔·乔丹)等少数科学家坚持机器学习领域的探索。原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20世纪90年代就师从Jordan,后来他通过开创在线课程,把机器学习的理论传授给无数年轻人。现任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百度杰出科学家以及世界上最早利用神经网络做语言模型的徐伟等人,十多年前就在深度学习的重镇NEC(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美国实验室工作。在那里工作过的人工智能专家,有发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的美国工程院院士Vladimir Vapnik(弗拉基米尔·瓦普尼克),有发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领军人物、现任脸书(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的Yann Le Cun(扬·勒丘恩),还有深度学习随机梯度算法的核心人物Leon Buttou(利昂·布托),以及原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余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