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神迹·文学·菩提路 林清玄的蜕变(第2/7页)

在旗山镇,有一间小庙,供奉着地藏王菩萨。他每年农历四月总要回安徽九华山谒祖。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四日的晚上,这座寺庙的管理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都同时得到菩萨的梦兆,指示众弟子在四月二十一日卯时,前往台北县石门乡富贵角接驾,届时将有佛祖释迦牟尼同来。大伙半信半疑地依时循地前往。时辰一到,海面上果真漂来一块黑黑的木头,浪头打来,便跳上了岸,是一尊释迦牟尼佛,佛像背面刻有“苏州府归宁寺”字样。而乩童跳乱时,地藏王菩萨又表示,他一共迎请了归宁寺三尊佛像。第二尊要来的是“药师如来佛”,抵达时间是农历五月三日子时,地点在台南县七股乡海边。

这下信徒可疯狂了,谁也不敢不相信,浩大的车队,准时前往等候,但海岸线太长了,晚上海边能见度又低,苦候了一夜,没见到佛像的踪迹。原来,这尊药师如来佛,被一位货车司机在海边捡到,便移至“镇海将军官”供奉起来,信徒沿着海岸询问数天之后,终于找着它,完璧归赵。第三尊是阿弥陀佛,将于八月十日酉时在狮头山海面登岸。那天海面风浪很大,可是,佛像却自海上缓缓漂来,安详而宁静。

现在,这三尊佛像并排着供奉在地藏王菩萨庙里,用上好的乌沉香木料刻成,高约二尺,据说是明朝以前已雕成。

这怎么解释?从苏州过来台湾,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有几千里的路程,竟都能够准确地抵达目的地。除了神明的神力之外,还能有其他更好的解释吗?

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神迹,不止是老一辈的人置信不疑,我们这批已经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轻人,也不免咋舌,每年选举新炉主的时候,按照惯例,都是以笠杯决定,当有人连续掷出正反正反三十多次,大家都想今年炉主非他莫属,结果竟有人出现了六十多次,全部的人都鼓掌叫好,而最高纪录可达八十多次。用现代数学的概率来计算,根本不可能,那是几亿分之一的机会,但这种现象,在乡下很平常。

然而,在这些言之凿凿的神迹及浓烈的宗教气氛之外,我也开始有了些反省。我想知道,这些神明他们除了显现神通之外,平常他们在做些什么?如果他们真能造福人类,这世界为什么仍然充满了缺陷及痛苦?那些乩童为什么老是要用尖针刺穿嘴巴,用利刃砍伤背脊,受这些无谓的折磨呢?庙会游行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小孩绑在旗杆上,都尿在裤子上了,也不放他下来。这样的信仰是不是最好的?

对乡下人而言,这样的信仰方式已经心满意足了。他们不需要去知道太多的理论或依附一个中心思想;也不去问人生的意义何在或人死后到哪里去,这类更深一层的问题。反正有神在就好,它是神圣的表征,高高在上的主宰者,人间发生了大大小小不可化解的疑难杂症,一并交给神来决断。重要如婚姻、事业、健康,鸡毛蒜皮如家里走失了一条狗等,都得请神来指示,而且时常都很灵,万一不灵,乡下人也能够包容并且认命。

在旗山镇,由于这种民间信仰非常神奇而强烈,所以,基督教、天主教一向被排拒在外,但正统的佛教也无法占有一席之地,这可能跟乡下人爱热闹的性格有关,佛教仪式通常都清净庄严,而佛菩萨也很少有特别突出明确的示现。

虽然,佛教并不否定神迹,甚至经典里面描述了许多大菩萨们的神通境界,然而佛教的特色却强调觉悟,能于生活中觉悟到清净的智慧,才是重要的。

我有一次为了写报道文学,曾跟着大甲妈祖回娘家,从大甲走到北港,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这么虔诚盛大的队伍,无论走到哪里,沿途都有人替你弄吃的,找睡的,而这么多人,并没有特别的管理约束,多少年来,不曾听说过有冲突事件发生。到了北港朝天宫,几万人聚集在广场前,一齐拜下,那种场面实在令人感动。我觉得佛法若要弘扬,佛教徒应该对此抱着宽容的态度,了解了民间信仰力量的来源之后,才能实际替他们开辟一条新的出路。星云法师说过,迷信没有关系,就怕没有信仰,乡下人全部的精神寄托,就在这些迷信上,至少他们的宗教需要,在这样的信仰模式中,已经得到暂时的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