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下午的旧书店街(第4/8页)

嗯,照这样看来,她是花了很多时间逛旧书店。

K市是个古老的城镇,又有旧制高中和几所大学,所以有很多学生街,自然旧书店也不少。的确,旧书店也都集中在某些区域,逛起来说不定很轻松。古城和旧书店果然是很相配的。

是呀,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堪称是世界最大的旧书店街。说真的,这几年来这条路的样子也改变了很多。

现在年轻人之间也开始流行逛旧书店,真是不可思议呢。

那是因为世界上的人,可分为会进旧书店的人和不进去的人两种。

嗄?

那本笔记怎么样了吗?

采访对象中,独独少了6号?

哇,你还满厉害的嘛。

竟然还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啦,我没有要试探你的意思。

事实上我一开始读那本笔记时也注意到了。下意识在脑海里中用消去法将出现过的号码一一消掉,结果就只有6号,始终没有出现过。你是同业的吗?不是?我也问过她了喔。6号是谁?书后面的名单上也没有提到。

然后她说是在事件中逃过一劫的女性。

她人已经去了国外,结果最想采访的对象却没有机会碰面,让她觉得很遗憾。

6

说到一书作家,大家第一个想到还是玛格丽特·密契尔(Margaret Mitchell)吧。玛格丽特·密契尔将一皮箱的原稿寄给了某编辑,还不断打电报询问结果。拗不过她的热情,编辑只好在火车中开始翻阅那本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好羡慕可以最早读到那本小说的编辑呀。

你能够想像吗?那种世界上最早让到的幸运。相反地,胆小如我,只要一想像就觉得十分惊恐。万一出了什么错将原稿给弄丢了、要是坏了作品问市的机会;或是把它当成其他劣作,随手将原稿交给其他编辑处理……

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想来都令我惊恐不已。

另外,自称已将毕身精力投注在《飘》上,从此不再写小说的密契尔也很棒。的确,那本书也成了她投注毕身精力的one and only的作品了。

不,不是的,我不是在说这本书是可以跟《飘》相提并论的作品啦。只是提到所谓编辑的工作是怎么一回事罢了。

因为可能发生像《飘》那种情形,所以编辑的工作,可说是既有趣又可怕。

平常总是心怀期待,也许就是它了、搞不好就是这封了!这样翻阅案头上堆积如山的稿件,却几乎都是宿愿难偿。偏偏心里不那么想时,就会从意想不到的方向飞来佳作。这时又会像一开始就预定好的一样,很快就付梓上市。

一开始我就觉得她对这项工作所抱持的态度是仅此一次。我曾问过她:那你打算从事哪一行呢?

她只是回答:“不知道。”

她本来就是不爱笑的人,此时更是一脸严肃地看着我。

我不知道,但我确定应该不是这一行。

有什么想做的事吗?我这么问完之后,她想了一下,仅仅回答:是有想知道的事情。然后仿佛想起什么似地接着说道:

老实说,刚开始对于这本书要出版一事,我觉得不太好,可是现在我却心怀感激。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我想出书应该会有帮助。

正当我要追问她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她只是不断重复:这是我个人的事。终究没有告诉我答案。

7

这么说来,书出版约一年后,这里曾接到一通奇怪的电话。

出版社接到奇怪电话是很稀松平常的。说什么那本书是我写的,请将版税汇到这个银行账户啦、那本书根本就是抄袭我的作品啦,还有书上写的是我的故事,作者怎么会那么清楚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不,那通电话并非我刚刚所举例的那种奇怪法,也因此让我印象深刻。

打来的是一个稳重大方、气质典雅的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