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下午的旧书店街(第3/8页)

我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写出了真相没有?大概对这个作品而言,那不是问题所在。硬要说的话,倒是跟卡波提的《冷血》的感觉相近吧。无法归类是创作文学或非创作文学,很难贴上标签,又不能说是文艺作品。整本书的内容令人有些不安,但那就是这个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在我过去所做过的书当中,这算是一本风格和性质都相当特异的作品吧。跟其他书都不太一样,就是有其特色,仿佛存在的世界很不同。感觉就是这些吧。

4

是呀,她最初开出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我们接收这个纸箱。

是的,这是她写稿时所采用的所有资料。

现在她手边应该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吧。因为全部都在这里了。

里面有很多录音带喔,不过不知道那些带子现在还可不可以听。我想是不行吧。我一直都当成是私人的东西放在公司的架子上。要说是我的保存方式太糟糕,那我也没有话说。她倒是很干脆地表示要丢要烧,随便我处理,总之她就是不想留。所以一校对完,她就毫不留恋地整箱寄过来。

没有,我只是稍微过目一下,没有仔细地看完全部。对我而言,只要确定是她自己调查、自己完成的作品就好了,没有必要翻箱倒柜地查看内容物。

可是就算她要我自行处理,我也办不到。

那本笔记是她的采访日志。

内容很平淡,就像她的人一样,平平淡淡的。

里面所写的数字指的是受访对象,在书后面有做成名单。最后一共有将近四十个人。有的人不知去处、有的人不肯接受采访,并非名单上所有的人都有接触过。

所谓的K君,就是协助她采访调查的大学学弟。北陆夏天的酷热似乎让他有点吃不消。

嗄?这些英文字母代表什么意思吗?

那是旧书店啦。

5

她好像是将市内的旧书店以店名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来称呼。

是呀,在《被遗忘的祭典》书中,倒是没有提到她进出旧书店的事。

虽然说这是一本报导文学、创作文学、过去、还有现在混成一体的作品,可是就算她做了采访,恐怕也得将进出旧书店的部分割爱吧。

这个嘛,我想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单纯就作品的效果来说,可能只是想更简单、明确化吧。实际上,我也觉得现在的形式比较好。

啊,日记中出现的“G”就是那个呀,那本薄薄的杂志。

箱子里面不是有整捆的过期杂志吗?

好像是同人志还是迷你通讯之类的小众杂志吧。也就是所谓的八卦杂志。内容通常是限定区域、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八卦、爆料报导,一种很具地方色彩的杂志。她想找事件当时所发行的那本杂志。

她好像在调查当时流传的谣言、办案情况的漏网消息、来自医院方面的被害人等传闻。那种局限在当地小范围的流行话题,往往是外界很难窥探到的部分。尤其被害人又是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就更具可看性了。她大概是想了解被害人一家的过往和评价吧。只是她当初所怀疑的一些事项,似乎也都没有找到可以佐证的线索。

虽然有点寒酸,不过也算是引人在意的杂志啦。

内容都还满无聊的吧。

内容几乎都是像小孩子说人坏话一样,充满了手工的朴拙感。

广告也多半是情色行业。不过如果这种杂志发行成一般商业杂志,内容就会很生猛,感觉血淋淋地很吓人。

仿佛可以看见媒体这种行业的原点。

现在的媒体,就好像住家附近变漂亮的公布栏。翻阅这种杂志,就会深深感受到一开始大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什么市民运动啦、报社之类的,真是令人感慨良多。

我因为对这种杂志很有兴趣,所以每一本都彻头彻尾读过了,可是没有看到有关被害医院的报导。不过不是所有的过期杂志都搜集全了,因此我也不能断言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