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烂缦胡同93号到古本屋女房:津田书店(第3/6页)

西单东面一条小路,往北走就是中国书店,叫做报刊资料部,过去专卖旧报纸、杂志。最近则以卖连环画、小人书而有名。西单这间店在十五年前开在北京城外的丰台区太平桥西里。位于广安门以西,西三环路面前,这一带有许多新开发的楼盘,高楼林立,都是二三十层的公寓。就在这样的高层建筑中间,有一座孤零零的旧平房,墙面剥蚀,看得见底下的混凝土。仿佛是下水处理的水泵小屋。那就是中国书店报刊资料部。第一印象是“建错了地方的旧书店”。经理王先生很和气地接待了我们。以前在琉璃厂西街古籍书店的二楼和王先生认识后,他告诉我们有这个地方,于是就在这里见面了。也许当时古籍书店的二楼就是报刊资料部的卖场。在郊外,旧书也卖不出去吧。他两鬓斑白,戴一副眼镜,性情爽朗,大约四十出头。他常在古籍书店的二楼呆着。常去琉璃厂的人,提起来或许能记得他,“啊,就是那个人啊”。
闲话休提。店内昏暗,约十坪(33.06平方米)大小,架上堆满中国书籍,到处都是灰尘。见我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他说,地下还有秘密书库。我没想到地下居然还有,走到书架背后时听到这话,瞬间就呆住了。
很快来到楼梯跟前,走到黑暗的地下室。台阶横向有平行的包着马口铁的部分,很光滑。据说往下送东西时从这里滑下去,很省力。借着电筒的光亮,大约走了五十多级台阶,非常深。到达底部,左右都是隧道。弧形的天井顶上是暗淡的灯泡,每隔十来米有一只。眼睛没有适应这昏暗的环境,一眼望不到尽头。隧道宽、高约四米,后来才知道这里以前是防空洞。据说北京地下有不少。似乎是四十多年前中苏对立时,为了防止核战争而准备的。左右墙壁不时有一道门。打开用电筒一照,有些屋子里堆满报纸杂志,积满灰尘。有些屋子是成捆的旧书,堆得像山。
很快就到了一间光线很亮的屋子,走了进去。室内约十坪大小,四面全是书墙。铁书架两列并立,其上图书很整齐,全是专业书的样子,摆了长长的一大排。惊异的是没有什么中国书,大半都是日本书和一些外文书。随手翻开,有时会有椭圆的大印章扑入眼帘,写着“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铁的书居然会在这里,也许是一大发现。
一一翻检,看书后有无标签。果然大半都有。虽然是满铁旧藏,最初在日本国内发行,却大部分流到海外。此类图书我过目的也有不少。曾想“这个很难得吧”,买过十来册,都是在大连、长春、沈阳等伪满旧地出版。那年参加东京某百货商店每年一度的旧书即卖会,刚把这批书目公布出去,立刻有人订货。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遍访北京的旧书店,寻找满铁旧藏书。心想肯定还有吧。也到过上海、天津、大连、沈阳、长春等地,未有所得。竟没想到在这家店里有此机缘。虽说是“建错了地方”的旧书店,构造像蚁巢一样,却有意想不到的乐趣。不过这也是独一无二的事。下一回去北京的时候,店已经挪到西单去了。
其二 中国书店社会收购部
北京的旧书店,大部分是“中国书店”。说到新刊书店的话,就是到处都是“新华书店”了。社会主义的风格,将一种行业一种企业整理合并成国营化的产业。“新华书店”是全国规模的国营新刊书店。旧书店的话,没有全国的组织,而是在大都市以单位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比如北京有“中国书店”这样的国营企业。也就是说北京的旧书店全部都是“中国书店”,都属同一间公司。从琉璃厂开始,还有海淀(北京大学前)、西单、隆福寺、灯市口等主要街道的店铺,就是中国书店的销售部门。既有销售部,自然也有采购部。本文题为“中国书店社会收购部”,正是采购部。从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独家引入大批图书,再分配到各旧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