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也萧萧(第2/12页)

我六岁那年,有一天外面锣鼓声不断,那咚咚呛的响声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有着太大的诱惑力,我跑出去看,却被三哥舜錤拉了回来。舜祺大我三十多岁,终日青着脸,老气横秋的模样。当时父亲已去世,大哥二哥也早已离家,金家掌门的惟有这个老三。舜錤平时和父亲接触最多,父亲对他也比较偏爱,有时候父亲得了什么好古玩,总是叫他来一块儿鉴赏,甚至还“赏”给他。所以在舜錤身上,父亲的影子最多,受的熏染也最重。父亲死后,他在母亲面前努力做个孝子,一举一动都合乎着他世家出身的母亲所定的规矩。二娘爱生气,二娘一生气他就跪着回话,他对我的母亲也极周到尽礼,从来不敢有丝毫怠慢。但在同辈面前,他则时不时露出一种和父亲一样的专制作风来。只要他一在家,我就全变了,仿佛是天上的神降临到我们家,我再不敢院前院后疯跑,再不敢学着卖萝卜的老宋直着嗓子喊“萝卜赛过梨”,再不敢把二娘的尖脚绣花鞋套在巴儿狗阿莉的脚上,当然更不敢把老虎油(今称清凉油〉抹在睡着的厨子老王的眼皮上。老三一在家,我就变得出奇的安静、文雅,连说话也细声细气地捏着嗓子,为的是给舜錤留下好印象,博几句夸奖。为什么要这样,我至今不明白。其实舜錤夸不夸奖我与我实在无太大关系,慑于他在家中父亲一样的权威,我的心里对他充满了畏惧,但畏惧中又隐藏着说不出的亲切和依恋。现在想来,这种感觉大约就是宋儒们提倡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境界了。母亲常说我是投错了胎,本来该是街上的野小子,硬是走错了门,成了大宅门的小格格,禀性却没变,蹬梯爬高带上房,大逾闺阁常规,大约是金家祖坟跑了风水,冲了后辈女脉,来了我这么个现世报。母亲还说,也亏了有舜祺镇着,他在家,耗子丫丫就变得温顺、和气、聪明、懂事了,真是一物降一物呢。但是舜錤对我在家中因无聊而搞出的恶作剧从不说半句埋怨的话,他也从不训斥我,跟我讲话时,他的声音是沉稳的,缓慢的,没有威严,只有庄重,这怕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耗子丫'「是金家门里上上下下对我的称呼,没人叫我舜铭,也没人叫我七格格,连做饭的老王,管家刘妈也管我叫耗子丫丫,母亲和二娘听了也并不责怪。我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受这样的侮辱,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就是因为小,因为我是金家大门里惟一跑进跑出的小人儿。有一天,我在瘫痪的二娘床前问为什么要把这样难听的名字安在我的头上而不安在老王和刘妈他们的头上,其时舜祺正在他母亲床前服侍吃药,他说,你不叫耗子丫丫谁叫耗子丫丫,金家就你这一只小耗子了。他这一说床上的二娘就抹眼泪,说金家的女孩儿可不就剩了眼前这只耗子,她怕连外孙子叫姥姥那一天也等不到了,金家七个格格,她竟听不到一声姥姥的喊叫,怕也是命了。又见我仍呆立床前为“耗子丫丫”而迷惘,便对我说,乳燕雏鸦,长成何日,将来为鸡为凤尚未可期,所幸还聪颖灵动,名之耗子丫丫,乃取你易长,这是你父亲的意思,你虽非我出,也如亲生一样的。二娘出身于安徽桐城世家,汉人,她是我们金家门里惟一缠足的女性,也是学问最大,教子最严的一位母亲。二娘的话我虽不能全懂但也明白耗子丫丫的名分在我身上已如铁打的江山一样不能更改了。既然如此,我也不想再费口舌,便怏怏地出了西跨院,看见我的母亲正在东廊下摆弄刚买来的小油鸡,便走过去。母亲见我凑近,赶紧张开胳膊护着她那些叽叽叫的小黄团,好像此刻我由耗子变成了猫,随时会对'那些鸡出击似的。其实我一点也不稀罕那些毛茸茸的东西,娇小软弱,围着小米团团转,远没有巴儿狗阿莉随人心思。我对鸡的不屑一顾使母亲放了心,她腾出胳膊把我抱在她的膝上问这半天不见我又上哪儿淘气去了,我说去了二娘那里,二娘为没人管她叫姥姥而发愁。母亲说我不该惹二娘伤心,我说我又没招她,我生的孩子管她叫不叫姥姥我哪儿知道。母亲就不言语了,半天说,二娘病着,家里的生计曰艰一日,靠舜棋那点薪水哪儿能撑得住一大家子的开销,你再不要过去添乱了……我说,咱们不是可以卖鼻烟壶吗,前几天我还看见二娘给了您好几个让您去卖呢。母亲说你丫头片子懂什么,下月连厨子老王也要辞了。我问为什么,母亲说养不起。我说那您怎么养得起这些鸡?母亲把我一推说,玩去吧!说话不招人待见。刘妈正好在旁边洗衣裳,听了说,七八岁讨狗嫌,连阿莉见了她都发怵,一听见她的脚步声就吓得哧溜一下钻了沟眼,敢情狗也怕耗子呢。我不愿听她们的编派,就到门口去看打鼓,结果被舜錤给抓回来了。刘妈看见我被拽着胳膊往后院拖的狼狈样子,对舜祺说,小孩子都是爱热闹的,你这样拗她是何苦呢。舜镇说,一帮做买卖的在外头瞎折腾,让人看着假模假式的不正经。刘妈说,街口铺子新开张,总得有个响动才是。舜镇说,但凡挨着“商”字儿的,决没什么好人。刘妈说,咱们金家倒是不经商,也不跟商人打交道,怎么样呢,轮到太太卖嫁妆、卖四爷的收藏过日子。外头人以为咱们的日子过得有多奢华,其实顿顿是白菜汤窝窝头,蒸俩带枣的给丫丫,还落三娘的埋怨,让小孩子跟着大人苦熬。舜祺听到刘妈说这些,就松了我。刘妈帮我整理着衣裳对他说,静蕴死了有十二年了,你也该为自己的事张罗张罗了,哪儿能老这么慎着。刘妈说的静蕴,是我去世的三嫂,洙贝勒的女儿,过门没两年,在金家没留下什么痕迹就死了。听说为三嫂的死,她娘家的人还来闹过,说是二娘太严厉,硬把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给折磨死了,又说连自己亲生女儿都容不得的人,自然容不得媳妇,桐城的汉人到底跟旗人不同,重男轻女,不像满人家,宠女孩儿……见舜錤不说话,刘妈又说,斜对门九号罗太太前天过来,说起她的内侄女,女师毕业,跟你倒是挺相当。舜錤说,您甭说了,他们罗家是在隆福寺开绸缎庄的,商人都是重利忘义的,我母亲最看不上经商的,您千万别在我母亲跟前提这件事。刘妈说,像你娘这样桐城世家出身的姑娘全中国也没几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讲什么门第,眼瞅着你也是奔四十的人了,还没个后代……刘妈说着有点儿动情,就掏出绢子来擦眼睛。我想,这样的话也只有刘妈敢说,因为刘妈是二娘由安徽带来的,是在金家能当半个家的人物,甭说舜錤,连我母亲也不敢顶撞她。也就是那天,刘妈提出让舜镇去看看二格格,说怎么着也是一母同胞的手足,也不知二格格怎么样了。舜祺说他不去,他去了他母亲得气死。舜镅当初死心塌地地要嫁沈瑞方,任谁劝也不听,决绝的做法已经伤透了父母亲的心。由于舜镅的出走他母亲才一病不起,瘫痪在床,他不能再为病中的母亲心里添堵,在他们的心里,舜镅已经死了,永远不存在了。刘妈听了说,这事闹的,成了这样……你母亲的病倒是次要的,最难受的是你阿玛,最钟爱的一个女儿为了婚姻的事跟他决裂了,他受不了,那心是冷了,打那以后对你们也松了劲,临死还发了话,不让二格格回来吊唁。女儿倔,父亲更倔,这就是金家人的脾气,谁也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