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一纸激起千层浪(第4/4页)

“需识字、重实务,有功名者可直接试用。若试用后考绩优等,可奏请授官品?于行内任用之年岁,授官品后可计入年资,将来可转任实官?”

薪资待遇自然也都有说,但他们难以忽视里面的这个说法。

这岂不是说,现在不必等到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等候官缺?

各地乡试刚结束,明年会试在即。

新科举子们,落第老秀才们,有多少会放弃别的秀才、举人任官可能,直接到这十六家企业里去?

看着其上密密麻麻的各类职位,还有这些职位转正后标注着的官品,许多人口干舌燥。

从这些什么记什么行什么局什么监再转任为实官,很难很难吧?

但是这毕竟是吏部会承认的、有俸禄的官品,而因为权柄没有实官大,这些职位的俸禄,似乎比同品实官的俸禄还要高上两三成。

数张大纸,就这样在京城里先砸出连续不断的涟漪,而后传向更广阔的整个大明。

天下税赋的变动在即,地方不任官的士绅从此将少了一个靠逃避田赋和徭役负担赚大钱的路子,但又突然多了一个新路子。

十六家国企所掌握的垄断资源,已经无异于十六个只稍逊色于一部或一省实权的超大衙门。

要去吗?

在京诸衙的中低层官吏们议论纷纷,但五品以上都无意关心这点小事。

因为十一月一日的朔日大朝会上,那份明报创刊号出现的当天,奉天殿内又宣读了一份新的旨意。

奉天殿改名国议殿,华盖殿改名国务殿,谨身殿改名国策殿。

延后一年的国策会议将于十一月望日大朝会后开始,为期半个月。

除参策外,南京“九卿”、各省总督、左布政使,各边镇都司指挥、顺天应天两府尹等重臣列席。

所讨论的重事,是朝廷中枢衙署改革。

要怎么改,这些中低层官吏不清楚、不确定。

但是广东有样板,各部诸衙也刚刚拆出去不少“企业”。

自去年衡阳城破、陛下回京后,参策们与陛下平静了大半年,没有多少新的动静。

现在,大的要来了。

谨身殿内,先有通气会。

现在列席在这的,除了现参策,就是老参策。

刚刚还京的费宏和杨一清都目瞪口呆地看着皇帝。

总理国务大臣……大明要再度拜相了?

太祖,您老人家在地下能睡安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