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收取五十州(第4/5页)

朱高煦疑惑问道:“姜先生为什么说对本地人不用赶尽杀绝呢?难道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

姜星火收回思绪,说道。

“其一是华夏文明对人数少的落后民族的同化能力极强,这在过去的历史中,已经无数次地验证过了……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民族融合是正义的正确的,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融合’往往伴随着无数先民的痛苦与血泪,这里只说这个结果。”

李景隆点了点头,无论是五胡乱华和后续的南北朝时期,还是诸如沙陀人等北方胡人再次与汉地融合的五代十国时期,亦或是造成了靖康之耻的女真人……不论这些胡人多么野蛮善战,最后的结果都是被同化成了汉人的样子。

“其二便是,新的陆地的那些土著人,也有可能就是华夏先民的后裔,跟我们并没有极为不可接受的差异。”

姜星火的这个说法,便是前世看到的“殷人东渡”学说。

为了揭开印第安文明,姜星火前世的科学家做出了很多假设,其中“殷人东渡”是主体,是对北美洲的印第安人起源的一种假说,是否是正确的,姜星火不敢保证,但最起码确实有其可能性。

之所以产生“殷人东渡”的学说,主要是在商朝时有东征的军队消失了,而通过对商朝和美洲大陆时间的对峙,发现军队消失时,美洲大陆就意外出现了新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于是这也就让“殷人东渡”说法更具可靠性了。

别说什么能不能从亚洲到北美大陆……原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踏入了文明社会的人类,不是没有可能做到的。

而之所以众多学者都认可商朝古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这主要当地出土的文物与华夏的各种古文物高度相似有关,比如陶罐、甲骨文字等。而且根据记载发现,印第安人与商朝在习惯方面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人物跪坐石雕像就可以证明。

当然了,这也只是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是,印第安人确实和汉人在各种条件上来看,还没到不可融合的地步,如果是昆仑奴那种,姜星火自然是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提议的。

事实上,这也只是姜星火的一厢情愿,若是真的实施起来,恐怕赶尽杀绝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姜星火的话语,让李景隆和朱高煦愈发好奇,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只顾着讨论移民新大陆的可能性,都忘了问新的陆地在哪里了,他们几乎齐声问道。

“新的大陆究竟在哪?为何姜先生说有可能是华夏先民的后裔?”

姜星火比量了一下他的文字地图,极右侧画了一下,以作示意。

两个人看完后,都沉默了。

“这……怕不是得几万里之遥吧?”

“是很远。”姜星火点头承认,“但是海上跟陆上毕竟不一样,在物资充足的前提下,顺着风不过数月便可以抵达,而且回来走另一条海路,也是顺风。”

接着,姜星火大概说了一下路线。

姜星火所说的,便是从泉州港之类的南方海港出发,在西太平洋顺着西风带直接抵达中美洲,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北,顺着环太平洋暖流回到日本。

这是后世比较成熟的跨洋航线,在古代的风帆战舰时代,更是注重风力的应用,帆船顺风不顺风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了,如果想要跨洋航行,风帆肯定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反正,如果从大明到北美洲,向东行的船舶是应尽可能利用西风漂流选择最短航程航线的,通常在中高纬度航行时采用大圆航线或混合航线,低纬度航行时采用横向线航线。

而从北美洲返回大明,船舶则是应尽可能避开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和低气压,该航线也有两个变化,是随季节进行的波动,一般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以避北太平洋的海雾和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