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收取五十州(第3/5页)

“所以说,这就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情,起码也要三四代人,才能初步建设完成,而第一代人,只需要建立前哨的滩头驻地;继而稍微进行探索,在合适的港口处建立贸易站;然后向内陆探索的同时,完善港口设施,建立一座城池;最后才会考虑大举进军内陆,拓宽耕地范围的事情。”

“另外……”

姜星火继续说道:“当地之人,倒也不必一定选择赶尽杀绝。”

姜星火这么说,倒也不是圣母心。

实际上,姜星火所说的这片新的陆地,自然就是美洲大陆。

正所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北美五十州”。

先不讨论从大明到美洲移民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步骤。

单论北美大陆这块田地本身,就已经是令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极度眼馋的无价之宝了,环境之优越,纵观全球亦无出其右者。

未来工业时代所必须的那些石油、煤炭还有各种稀有金属之类的也先不谈,只说在农业时代的田地等自然资源价值。

首先,北美大陆东西两侧为海洋,利于发展贸易与运输,内陆则有贯穿南北的水系,极为便于灌溉,还有占据世界百分之二十淡水储量的五大湖,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水分条件较好。

从西到东来说,西海岸有绵长的山脉,可以如同一道天然长城一样,有效阻挡寒流的内侵;中部大平原一望无际,极度适合农业种植,耕地面积广大到约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养活多少人都没有问题;至于东侧则稍微差点,虽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理论上事宜农耕,但是北美大陆东海岸的冬天究竟是暖是寒,取决于寒流具体的走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为什么本地人没有在农业时代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帝国,则是受限于本地两点奇怪的因素了。

而两点因素,大明恰好都能解决。

第一点,也是最尴尬的一点,那就是虽然北美大陆田地肥沃,耕地面积广大,但是……当地没有土生土长的粮食作物!

北美本土的可食用作物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南瓜、向日葵、菊草、藜(类似于菠菜)。

至于玉米,直到大明这个时代,北美土著才在东海岸种植了短暂适用于夏季生长的玉米。

没有高产的粮食作物,就没有繁衍人口的基础。

而在姜星火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却证明了北美不是田地不行,只是土著农作物不行罢了,北美大平原的田地条件,小麦、水稻,什么都可以种,种下去收获就差不了。

因此,大明只需要带上大明本土农作物的种子,就可以放开了种,第一点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第一点粮食作物不行能解决,而第二点,轮到了北美本土动物不行。

北美没有任何可以驯化后,供人交通或协助耕种的本土大型哺乳类动物。

在“可驯化”这个前提条件下,能达到“供人交通”的哺乳类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牛、羊(羊车)、马、骆驼,能达到“协助耕种”的哺乳类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牛、马……

遗憾的是,北美大陆一样都没有。

在北美大陆上生活的马和骆驼,一万三千年前就灭绝了,而西部牛仔们骑的马,都是从欧洲引进的。

没有交通坐骑倒还好说,大不了辛苦点步行,可没有牛马等农耕助手,就点不了“铁犁牛耕”的科技树,北美土著世世代代都只能停留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

难道你指望火鸡或者美洲羊驼给你拉犁吗?

当然了,对于北美土著永远都解决不了的困难,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几十艘船的事情罢了。

——这就是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对于某些地区来说,永远都不可能突破的自然上限,只需要其他地区习以为常的东西交流一下,便可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