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第2/3页)

还有一种说法是,尼禄将祖母绿制成的眼镜片嵌在眼窝里,来观看竞技场的比赛。但单看普林尼的原文,又似乎是观看被投射在扁平宝石表面的竞技场景象。为什么用这么迂回的方法呢?尼禄是个近视眼。不知这是否能解答这个问题,但至少这是事实。普林尼在《博物志》第十一卷第四十五章里就明确地提到了。

神圣的奥古斯都有一双如同马一般的青绿色眼睛,他的白眼珠也比普通人要大。因为这一特征,当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时,他便感到不愉快。克劳狄乌斯皇帝的眼角长了白色的肉芽,有时会使眼睛充血。卡里古拉的眼睛则完全不能转动。尼禄的眼睛呈蓝色,视力较弱,若不眯起眼靠近着看,就看不清东西。

想到近视的尼禄像在电视上看棒球赛一般,观看着被投射在祖母绿表面的竞技场比赛,总觉得是奇怪的情景。

接下来,就让我在这里引用普林尼关于玻璃镜的言论吧。不过事先提醒诸位注意,这里虽说是玻璃镜,但在罗马时代也无非是凸面镜或凹面镜,当时的技术水平还难以造出平面的玻璃镜,这得在更后期的时代才会出现。这一点在金属镜上也是一样的。这也证明,在当时要造出完全的平面是多么困难的事。倒不如说在古代,像士麦那神殿中的哈哈镜那样映射出扭曲影像的凸面镜和凹面镜反而是普遍之物。

《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六十五章到第六十六章有一部分论及了玻璃的起源。略微有些长,但我还是从头开始引用吧。

以腓尼基[4]之名而为人所知、与犹地亚[5]相邻的叙利亚地区有一座迦密山,其山麓有一片沼泽,叫作坎德比亚。发源于此的河流中,有一条名为贝鲁斯河(现今纳缦河),它一路流淌至五英里[6]以外的托勒密殖民市[7]附近,然后汇入海中。此河水流平缓,其水饮用后虽不益健康,却被人们视为神圣之水,用于宗教仪式。河中多泥土,河床也深,因此海潮若不退去,便不见河口沙滩。退潮时,沙滩因不纯物质被海浪冲刷而去,闪闪发光。一直以来毫无用处的沙子因海水的收敛作用变得细碎,也从此派上了用场。虽然仅是半英里长的海岸,但百年之间,只有这片沙滩提供了玻璃形成时所需的沙子。相传在这片海岸上曾有贩卖天然苏打的商船停靠,商人们在沙滩上准备做饭,因找不见能支起饭锅的石头,就从船上装载的货物中取出了几块苏打作为替代。不久,苏打因受热与海岸上的沙子混合,便有从未见过的半透明液体细细地流出。这就是玻璃的起源。

据玻璃研究家由水常雄所说,玻璃的起源远比腓尼基人开始海上贸易的时代久远,所以普林尼所讲述的这个传闻,作为玻璃起源的说法不大可信。不过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未必荒诞,按照这个方法实际试验一番,足以造出玻璃来。那么我就继续引用了。

后来人类的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只将苏打混入沙子中,已无法满足玻璃制造的需求了。人们便尝试将磁铁矿也混入其中,这是考虑到玻璃若与铁均衡地熔融在一起,就也能被磁铁矿这种物质吸引。人们还用同样的方法去尝试烧制混有各种发光的石头、贝壳或制石场的沙子的玻璃。据比较可靠的消息称,印度人用水晶的粉末制造玻璃,所以印度的玻璃是无与伦比的。在沙子中加入铜与苏打,特别是埃及苏打,再用质轻且干燥的薪柴燃烧至熔化。接着将玻璃放在旁边的炉中,像铜那样燃烧、液化,便会得到一块闪闪发光的黑色疙瘩。这块疙瘩每一处都非常锐利,触碰时若不留心,便会伤及肉体,甚至深入骨骼。此后这块玻璃疙瘩需再次拿到工场里熔化、上色。接着进行吹制、在转盘上加工、像银一般做些雕刻。西顿[8]的玻璃作坊就这样制造玻璃,还发明了玻璃的镜子,因而在过去赫赫有名。以上大致就是古时玻璃的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