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历法之争(下)(第2/3页)

但是,从魏文魁的讲述中,张顺发现周述学通个短短几句话已经明确证明了金木水火土五曜围绕太阳转动的事实。

至于月亮这块儿,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来是在围绕地球转动。

但是根据传统天文的的认知,也是默认了月亮围绕地球转动这一事实。

难怪,难怪你算的这么准!

原来张顺在先前档案中所见,魏文魁曾在崇祯七年日食的测算中,在“食甚”一项误差较大,但在“食分”一项,推算几乎丝毫不差,极为惊人。

如此看来,此人不但精于算术,更是掌握了先进的“日心说”。

随后,两人又探讨了一些“历理”,魏文魁又向张顺提到了稍晚一些的邢云路认为:“太阳为万象之宗,居君父之位,掌发敛之权。星月借其光,辰宿宣其炁。故诸数壹禀于太阳,而星月之往来,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

这“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一句,更进一步,基本上算是发现了星球之间的引力作用。

经过魏文魁这一番讲述,不由让张顺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也认识到这个“民科”可不是真的民科,而是和当时的天文学家有这紧密的交流。

比如那周述学和邢云路关系非同一般,而邢云路与魏文魁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一路传承下来,自然也非同一般。

而在魏文魁的讲述中,中国发现“日心说”理论,也有脉络可循。

比如在隋代,人们就发现“五星为五德之主,其行或入黄道里,或出黄道表,犹月行出有阴阳也。”

到宋代,则“凡五纬皆随日由黄道行,惟月之行有九道。”

由此可见,从人们发现五星在黄道运行,再到发现月亮和五星轨道不同,再到发现“日为君,月为象后”,最后再到“皆太阳一气牵引也”,几乎一脉相承。

这让张顺忍不住对中国传统天文学刮目相看。

为此,张顺忍不住强留了“神神叨叨”的魏文魁几日,直到谈论内容的了无新意为止,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他离去。

待到魏文魁一去,那传教士汤若望这才在王徵的陪同下,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原来此时的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对天文数学等一类的科学知识并不十分精通,故而不得不派遣汤若望替代自己。

“夫地球者,众星之中心也!”汤若望见过礼后,开口就道。

“彼日月皆围绕旋转,而金木水火土五曜,皆绕日而行,又随日绕地球而行。”

“其他恒星,皆绕地球而行,每二十四小时,则转一周……”

“等等,等等!”张顺刚听了个开头就愣住了,连忙打断了汤若望的讲解。

“如果朕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你是说太阳、月亮绕地球而行,金木水火土五星绕太阳而行?”

“陛下所言没错!”汤若望点了点头回答道。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惊世骇俗个鬼哟!

张顺本来以为他不是讲地心说,就是讲解日心说。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汤若望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套“歪论”出来,这算什么假说?

不过,汤若望这“歪论”一出,顿时让张顺意识到一个问题。

先前魏文魁讲述的到底是“日心说”,还是第谷体系?

因为张顺先入为主,以为这就是日心说。

但是,他听了汤若望这话,突然发觉如果把地球还放在中心位置,那岂不是正是远西所用天文模型?

如果双方都是日心说,或者地心说,倒还能说是凑巧。

但是,好巧不巧,双方几乎同时都产生了“第谷体系”,这就有点让人忍不住怀疑了。

这对和错的地方,几乎都一个样,那么大概率必有一个是研究出来的,而另一个是抄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