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2/5页)

这是猪八戒的天下,他先领陈玄奘去小吃一条街。

跟现代的夜市差不多,大宋的小吃摊也聚集在一块,看汴河两旁、桥梁上,左右街道多被担子、小推车占据了。

猪八戒挺着将军肚,走在最前面,吹水道:“不是老猪我吹牛皮,这偌大的城池中就没几个人,比俺老猪更会吃。”

此话一出,默作地陪的钟离珺猛抬头,向猪八戒投以杀必死眼神。

这可犯了忌讳,他叫什么会吃,在真正的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

小白龙不贪口腹之欲,不知钟离珺的大名,倒是猪八戒,被钟离珺盯着,后背像扎了一万支利箭,慎得慌。

高长松打断道:“别吹牛了,猪刚鬣,就你那点功夫,连登堂入室都算不上。”

“更何况,你个佛家弟子,吃什么吃,快快改了你的恶习吧!”

猪八戒嘴硬道:“这叫什么恶习,师父不知道,十二郎你还不知道吗?大相国寺的烧朱院多有名气,这叫东洲特色!”

转对陈玄奘说:“师父,您有所不知,东洲的和尚都吃肉,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烧肉当做生意,做大做强,整个大安,最有名的炙肉就出自大相国寺。”

小白龙忍不住了,瞪猪八戒一眼道:“听他胡吣!师父,您可不要被欺骗了。”

“诚然,大相国寺的猪肉有名,寺中的僧人大多是食素的,只有个八个酒肉和尚,不遵守清规戒律。”

那都是例外!

玄奘不置可否,只言片语勾勒不出东洲同僚的形象,他只知此地的僧侣与唐大不相同。

最后玄奘还是败在八戒的热情下,被强塞一道“酥黄独”,即一种面点。

往来市民,鲜少有手不拿吃食的,玄奘也随大流了。

*

街上除了灯红就是酒绿,火把、照灯点亮黑夜,陈玄奘没见过如此繁华的夜晚,大唐有宵禁,沿途的其他小国也有宵禁。

在他心中,夜晚就是黑暗的,是静悄悄的,连打喷嚏都要隐忍不出声,只偶尔有坊间的人在夜色下做点小买卖,可外面的大道,总是无人的。

只有金吾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巡逻。

大安国的夜景刷新他对黑夜的认知,他第一次知道,夜晚也是可以明亮的,是可以热闹的。

路上有吃着糖葫芦吊儿郎当的青年,追打的少男少女,女孩儿还是翼族的,发色炫目。

吃糖葫芦的木吒:???

偷跑出来的哪吒与精卫:。

哪吒与精卫不知发生了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倒是知道西游内情的木吒,看见玄奘时眼球都要脱眶而出了。

木吒:我这是在哪里?为什么玄奘会在这?

不是,你们西行游不游啊!

高长松也看见木吒了,心道:你这厮,又偷跑,神仙就这么闲吗?

转念一想,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有这时间差,是够闲的。

*

玄奘的最终目的地是瓦子。

敖烈跟猪八戒对瓦子都很熟,当然,除带师父参观外,他俩也是有私心的。

离开东胜神洲这么久,要赶不上潮流了!他们可不想当土老帽。

瓦肆内有几十座勾栏,节目单别人没有,背后赞助商的高长松不可能无,他精心挑选了一座勾栏,带玄奘看。

只看一眼,玄奘就瞳孔地震了。

台上站的是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俩和尚。

他们在俗讲。

唐初,俗讲这一民间艺术还在流变中,目前停留在盂兰盆节时僧人讲相关佛经。

随着时间推移,等到唐晚期,就会有不少僧人讲佛教故事,甚至民间传说了,百姓更爱听这个。

不过,陈玄奘的时代还停留在解读经文呢,除却佛法高深的居士,没人听这个。

东胜神洲的俗讲僧就不同了,这儿佛家有一特点,即接地气。

大相国寺,多庄严的地方,给百姓当集市。尼姑僧人不是卖绣品,就是卖字画,还有灵活就业出道当俗讲僧的,真干什么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