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把大萝卜做成高档燕窝?墩墩:又可以欺负系统咯!(第4/5页)

这种时候,米岚自然是走不开的。

沈佳悦有些遗憾的说道:

“那我先带墩墩回去了,等哪天不忙了咱再一块儿吃饭。”

“好的悦悦,你开车小心点啊,注意安全。”

“会的会的,墩墩,忘了妈咪是怎么教你的了吗?快跟米岚阿姨说再见。”

“喵呜~~~~~”

墩墩不情不愿的抬了抬爪子,懒洋洋的叫了一声,唬得米岚惊叹连连:

“哇,它还真的能听懂人话呢,怪不得网友们都说墩墩是蓝猫智商天花板,就这表现,岂止是天花板啊,这简直是把天花板捅穿了。”

沈佳悦笑着说道:

“猫猫其实都挺聪明的,不过大多数时候懒得回应人类而已,我们家墩墩比较乖,能捡到它,也是我们家最幸运的事情。”

她说这话的时候,怀中的小猫咪尾巴尖轻轻摆动,脑袋还在肩上蹭啊蹭的,一副心情很不错的样子。

来到停车场,把墩墩放在车上,沈佳悦系上安全带,便离开银杏园,前往北四环的迎春街。

店里,林旭在忙着做菜。

这些清汤类菜品,大多都需要蒸、煮、烩、煨等步骤。

倒是不怎么复杂,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统筹菜品的成熟时间,尽可能让菜品同一时间出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热量。

中餐一向有“一热顶三鲜”的说法,鲜味再足,不如把菜品的温度升高一些。

只有温度高了,做出来的菜品口感才会更好,香味才会更浓。

而汤类更是如此,一些汤品甚至还要求必须烫嘴时食用,因为一旦温度下来,汤的鲜香味,就有可能转变为腥味。

忙完手头的活儿,林旭将水中浸泡着的菊花豆腐小心捞出来。

浸泡到现在,豆腐的腥味已经完全浸泡出来,另外在盐水的加持下,豆腐的韧性有所提高。

捞出来后,略微控水,接着放进加了清汤的炖盅中。

豆腐刚捞出来时,整朵飘逸的菊花立马抽巴一样,完全没了造型,直到重新放进清汤里,那种飘逸的感觉再次出现。

盖上炖盅的盖子,放进蒸柜里开始蒸制。

菊花豆腐一般情况下都会用隔水炖的方式进行制作,调味也比较简单。

基本上清汤什么味道,就用什么味道,调味品一概不加。

也就出锅后,才会捏两颗枸杞加进去,这既是为了搭配颜色,同时也是为了给顾客加深保健、滋补等方面的印象。

这跟中原地区的烩面一样,普通烩面十几块钱一碗,但捏两颗枸杞放进去,就成了可以卖到二十以上的滋补烩面了。

炖盅放进蒸柜,林旭将灶上的蒸锅关掉,稍稍焖一下,打开盖子,将里面的蛋糕端出来。

蛋糕已经完全凝固,颜色金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晾凉后,从碗里倒扣出来,接着用菜刀在上面转着圈片,片的时候还要把握方向,尽可能的切出圆边。

另外在片的时候,也要注意力道,让鸡蛋片一头厚,一头薄,这样鸡蛋片会微微卷曲,看起来更像牡丹花瓣。

花瓣从小到大片着,全部片好,之前放进蒸柜里的牡丹燕菜也已经蒸好。

林旭打开柜门,还没往外端,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鲜香味。

这种不掺假的清汤,不仅香味浓郁持久,而且闻起来还让人很舒服,一旁的谢保民吸吸鼻子,笑着说道:

“就这清汤的品质,京城就很难找到,师弟你做生意太实诚了,也难怪你开饭店能挣钱,可惜很多生意人,只知道一味的压榨成本,结果走上了越压榨成本越没生意,越没生意就越压榨成本的恶性循环,这可是餐饮生意的大忌……”

林旭笑了笑说道:

“主要是好多饭店没有林记这种关注度和客流量,就算他们想做改变,得不到顾客们的正面反馈,最终只能压缩成本……这是餐饮人的无奈,好多人选择加盟连锁店,本就是图个流量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