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4/9页)

[84]欧洲人于19世纪时大多痛恨拿破仑,不愿称其帝王之名号(拿破仑),而称其出身的姓氏(波拿巴)。即法国人反对拿破仑者亦称其为波拿巴。高斯即拿破仑之故乡。

[85]阿雅佐为高斯全岛的首府,位于西海岸。

[86]加陶皮哀大街为马赛最热闹的一条街。

[87]西俗儿童受洗时必有一教父、一教母,负责儿童将来的宗教教育。教父、教母往往不论年龄辈分,但必系儿童家长的至亲好友。

[88]军人与击剑家均有侧身站立的习惯,以减少身体受敌的面积,同时亦便于归入行列。

[89]多斯加为意大利一大行省,以佛罗伦萨为首府;多斯加语为最标准的意大利语。

[90]1815年滑铁卢战役以后,法国王政复辟,歧视帝国时代的军人,勒令大批退伍。向例退伍军人均支半俸,故下文引用歌谣中语。

[91]1813年英国大将惠灵吞在西班牙维多利亚大败法军。

[92]比士慕园为美术史上有名的建筑,所藏名画名雕,不计其数,此处所指系14世纪画家安特菜·奥加涅所作的壁画(在慕园的大祭堂廊下),画题全文为《死之胜利与最后之审判》。

[93]布律赫为普鲁士将军,在滑铁卢一役中引军增援惠灵顿,为击败拿破仑之关键。

[94]桑比哀罗·高索为16世纪高斯爱国志士,为反抗热那亚诸侯的统治而作战。其妻华尼娜·陶尔那诺为营救丈夫,私往热那亚谈判。但高索认为通敌叛国,乃大义灭亲,手刃其妻。高索卒被乡人维多洛伏兵刺死,今维多洛的名字在高斯等于卖国贼之同义字。

[95]西俗对人只称姓,相熟以后方称名,与吾国习惯相同。此处丽第亚为名,奈维尔为姓。

[96]高斯风俗,人死之后,特别是被暗杀的,遗体供在桌上,由家属或亲友中的妇女(甚或并无亲戚关系的女子,只要有诗歌天才),对着吊客用当地土语唱几首哀歌。此种女子称为伏采拉脱里岂(voceratrici),或用另一种不同的读音,叫作蒲采拉脱里岂(buceratrici)。此种哀歌在东海岸叫作伏采罗,或蒲采罗,或蒲采拉多(vocero,bucero, buceratu);在西海岸叫作巴拉太(ballata)。有时,好几个妇女当场轮流作一哀歌,往往亦由死者的妻子或女儿歌唱。——原注

[97]在意大利文中,仑倍加莱(rimbeccare)的意义是摈斥、呼叱、拒绝。在高斯土语中,此字做当众侮辱解。对一个被暗杀的人的儿子说他不报杀父之仇,就是“给他一个仑倍谷(rimbecco)”。在意大利统治时期,“给人仑倍谷”为法律所禁,以防遏仇杀的风气。——原注

[98]这是高斯人特有的说法,三个S为三个高斯字的第一个字母(schioppetto, stiletto,strada——枪,刀,逃)。——原注

[99]斐哀斯葛为13至16世纪时意大利有名的贵族,称霸热内亚。家属中前后共有两个教皇,三十个红衣主教,海陆将领不计其数。

[100]阿提拉为5世纪时率领匈奴大军侵略东西罗马帝国的领袖。

[101]玛斯加里叶为莫里哀剧中的人物,狡狯无耻,冒充为侯爵。

[102]法朗昔斯加·达·里弥尼为12世纪时意大利女子,嫁夫奇丑,后与小叔相恋,卒被丈夫双双戳死。但丁于《神曲·地狱篇》中(第五首)述及与法郎昔斯加相遇,法自述生前因与小叔共读朗赛罗(中古世纪的传奇人物)的恋爱故事,遂至钟情——但丁《神曲》全部均以三句为一韵,故称三句诗。

[103]挽歌女即上文提过的伏采拉脱里岂。吾国古时亦有专做此业的男子,称为挽歌郎,见唐宋人小说。唯高斯的挽歌女均临时自作挽歌,并非袭唱前人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