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个特征证明你是不是讨好者(第6/7页)

我不知道他这番话会有什么结论,于是我探起头问道,“你意指的是什么呢?”

“唔,其实很简单。在很多方面,杂乱无序的状态简直让我发狂。每当周围的人们工作得漫不经心时候,我就琢磨在接下来的进程中说不准哪里就牵连到我了。所以我插手拯救大局,有时我允许人们操控我,但有时是我想要维持运行的秩序。更何况我执行起自己的方法不费吹灰之力,是达到目的的最佳方案。”

我不得不对汤米甘拜下风,至少要佩服他的坦诚!

很多像汤米一样的讨好者,由于不喜欢看到他们的世界里七零八落的前景,而做出讨好的举动。杂乱无序迟早会危及他们,这让他们感到沮丧。表面上他们可能乐于助人而实际上首要考虑到是他们自己的需求。

·一位极其贤惠的母亲总是在为家人收拾残局,而没有花精力指导他们如何替他们自己料理事务。

·一位过于积极能干的员工,和她上司两人往往成为员工评论会上最大的帮手。

·一位女婿经过他亲家人的“重重考验”,知道往后他将能够说服妻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 一位丈夫为整间房子做了多余的家务,只为了不让妻子发现家务的瑕疵,他自己得以免受“枪林弹雨”的威胁。

许多例子表明讨好行为其实可以看作是让生活处于掌控之中所有的举措。因此我们稍微反思:企图控制的做法总是错误的吗?不然,当人们仅仅尝试维系合理的秩序和架构时,寻求一定程度的控制是没错的。但是,当他们不坦诚时,当他们心怀不轨时,或当他们设法操纵别人意愿的时候,那么是的,此时控制的举动是错误的。

从表面上看,绝大多数讨好者显得十分谦卑没有操纵行为的嫌疑。可是不要被蒙蔽了!某些个案表明,讨好行为最主要的目的是将他人置于从属地位。

 7、不坦诚真正的自我

虽然普遍的讨好者不能被描述成骗子,但是不得不指出他们生活的模式里存在一个顽固的特征,那就是常常不坦诚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或想法。然而,他们并不是大大方方地说谎,而是默许其他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设想一个场景,有人请一位讨好者帮忙,可他对这个项目既不感兴趣也没时间介入,他却回答说,“当然,很高兴能帮到忙。”这坦诚吗?从他脸上的笑容和准备帮忙的架势来看,他在公然鼓励别人以为他想帮忙。

 “哇哦,你竟然那样形容我,”安妮塔说,“大概我的讨好行为听起来也没那么可敬。”

“我不是有意增加你的罪恶感,”我解释道,“由于你已经用不平衡的思维方式思考了。我希望你能自发地好好认清健康生活的必要构成是什么并以那为目标。”

坦诚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率真和完全公开的特性才是人际关系在成长与繁荣过程中的关键构成。由于个人需求和优先选择的多种多样,因此很轻易突显出人际关系中的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允许这些差异的显现,他们还希望差异能显现。

我向安妮塔阐明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或父亲,我希望你能够自由地和我畅谈你对事物的不同感受。也许我并不总是喜欢你对我说的话,但我仍然想让你感觉到,你是可以对我坦诚以待的。”

双目圆睁,她回复说:“啊!你实际上这样认为吗?真的是太新奇了!我没有真的感觉到哪个亲近的人想让我表现得那么坦诚。每当我真实地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换来的往往是反对或批评。”

 “既然如此,你的情况就完全是另一种了。人们以为了解你,而其实他们并不了解。”

那最后一句话经常令讨好者恍然大悟。他们最挫败的其中一种体会就是情绪上的孤立无援,其真正的原因要归咎于他们不能或不会让其他人了解他们真正的自己。从而,潜在的被奚落、否决或评判的经历使他们持续受到压制。因此,他们的不坦诚是毫无意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