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个特征证明你是不是讨好者(第3/7页)

讨好者觉察到需求是生活中与生俱来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相互依存。只是,讨好者对这方面的需求是不平衡的,他们时常更倾向于欣然响应其他人的需求而否认他们自身的必要之物。

我们来回顾一下安妮塔的情况,她想习得平息丈夫和父亲愤怒的方法。为了满足他们任何一个人的需求,她置自己于不顾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要是泰德希望在车库里面干活且不想被他们任何一个孩子打扰,安妮塔就会负责调节双方。她会对女儿们说,“不准去车库打搅爸爸”。此外,泰德在制定他自己的出行计划时,她不能保证他会顾及她事先安排好的活动。况且,只要家庭和睦他能够享受安宁,也就毫不在意安妮塔强行担任起执行者的角色了。

“总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她抱怨道。

“你曾经和他谈过这个问题吗?”

“唉,我以前说过,”她说着,气馁地叹一口气,“但我都是在浪费口舌对牛弹琴。”

在咨询的过程中,安妮塔和我讨论出她表达自身合理需求有三种方式:

她能允许自己向其他人说不(当其他人的要求和她本身合理的或紧急的需求相抵触时);

她能更坚定地指导他人(更恰当地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方法);

她能替自己做主(即使在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下,至少首当其冲地满足了她自己的需要)。

例如,在一个周六,安妮塔要去办点急事,且不想被女儿妨碍。她知道泰德有空去照看她们,尽管他认为女儿们很可能会干扰他看电视播放的足球比赛。要是在平时,她会顺从泰德的喜好,而我指导她去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请他帮忙是过得去的。

这种果断的思维方式,不免令她的新举动有违常理。“感觉似乎我变得自私了。”她说明道。正如其他众多的讨好者一样,安妮塔还没有区分开自私和合理的自我保护的差别。

3、决断等于伤害他人

在我们一次交谈中,汤米讲起他曾经好几次告诉母亲他没法安排时间来迎合她在节假日办家庭聚会的喜好。“她想要在‘纪念日’那天全家团圆庆祝。但是我们已经答应好那天是和许久没见的朋友在一起叙叙旧。当我向她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她回答那好吧。但是她的声调听起来完全不好,我猜她肯定是伤心欲绝了。”

“你知道她不高兴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噢,我感觉糟透了!我讨厌自己的决定会让其他人那么悲痛。”

汤米的决定是否伤害到他母亲了呢?答案是也不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确实感到失望和伤心,因为他选择和朋友叙旧(顺便提一下,他的决定很有违平时的准则,因为实际上他一直是和母亲而不是朋友过节假日的。)伤心是由汤米的刻薄还是母亲对应得性一贯的思维造成的呢?

在这个例子中,母亲的伤心难过可能是她自己造成的,她自私地坚持儿子必须满足她下达的命令。汤米还讲述她一直对他日程的安排要求多多,他几乎没有优先个人计划的余地。因此,即使她真的很伤心,也不能说这确实是汤米造成的。而是由于她本身太过自我沉溺而咎由自取的后果。

讨好者常常为他人的情绪反应承担了太多不合理的责任。他们容易受到良心的谴责,会误以为做出某个决定后可能导致另外一个人感到生气、失望或沮丧,是故,他们就必须负责减轻那个人苦难。可以想象这个模式中的人是多么地疲惫不堪:

·一位母亲对孩子加以管教,结果她自己感到心烦和窝火。然后这位家长开始疑问,“我是不是对小孩太严厉了呢?”

·一位妻子决定不去参加她丈夫公司的晚宴,原因是她对丈夫饮酒过量感到不快。于是他就好多天不和她搭话,她禁不住自问,“难道这意味着我对他不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