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一站是上海(第4/5页)

当然,国税还是必须要上交的。

这个结果,让肖姗特别满意,她感觉现在终于可以完全无后顾之忧,一身轻的去战场了。

一个对接终端市场的企业,销售业绩当然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王林花带领的销售部最近半个多月表现还可以,但肖姗觉得,还可以更好一些。

她决定和王林花兵分两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

鹿城汽车厂现在是国营的,根据现有的体量和规模,是可以再任命一到两名副厂长的。

而且杨红艳和王林花也的确是很不错的人选。

政府分管汽车厂的是工业局的一位苗处长,他接到肖姗的申请就赶紧往上汇报了,过了七八天,正式的任命书就下达到厂里了。

杨红艳老师本身就是抓生产,升为副厂长以后,还是管着生产,厂里的技术本来是分给郑南方的,但他经常出差,周副厂长不堪此用,肖姗只能自己负责了,现在有杨老师了,她就把这个分出去了。

王林花升为副厂长,主要负责的没变,还是厂里的销售。

也就是说,现在肖姗这个正职,只分管厂里的财务和销售,销售工作不必分出去,因为她接下来也要亲自参加这方面的工作了。

至于厂里的财务,想来想去几个副厂长都不是太合适,郑南方经常出差,王林花也一样,杨红艳老师应该是可以的,但她刚刚升职,而且还比之前多管了技术上的工作,应该是很忙了。

至于周副厂长,她是不太放心的。

但她以后要亲自跑销售,那就意味着要经常出差经常不在厂里,厂里肯定每天都要花钱的,权力不下放也是不行的。

自从出了周副校长借钱的事情,肖姗把厂里的资金抓得特别紧,凡是超过一万块的支出,必须由她亲自签字才行。

想来想去,肖姗制定了一个更加完备的财务制度,那就是层层负责制,这是针对财务处内部的,对于外部的规定是,如果她不在厂里,厂里凡是超过五千块的支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副厂长签字才行。

杨老师和周副厂长一般是不出差的,他们两个一致同意的支出,应该没什么问题。

当然,这个权利也有上限,最高上限就是三万,超过三万的所有费用,必须等她这个郑厂长回来才能决定。

对于一个拥有几百名员工的厂子,这样的条件其实是非常苛刻的。

但肖姗仔细想过了,厂里的大额支出,无非就是几个项目:采购配件,采购设备,工人工资。

平时是不会有什么大笔开销的。

鹿城汽车厂改成了国营,不只是厂领导高兴,所有的员工也都很高兴,试想一下,本来端的不是铁饭碗,什么也没做,一下子就成了铁饭碗,谁能不高兴呢?

厂里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唯有一个人不太高兴,那就是周副厂长,厂子变成国营了,按说他就是国营大厂的副厂长了,听起来似乎很牛气,但他很清楚自己是怎么当上这个副厂长的,还不是因为自己叔叔是副校长,现在好了,厂子变国营了,和学校一点关系没有了,那他这个副厂长,估计会渐渐变成摆设。

说不定最后还会被撤职。

事实果真如此,肖厂长动作可真快,立马就打申请又任命了两个副厂长,一个是王林花,和他没有什么厉害关系,但另一个是杨红艳,那就不一样了,杨红艳以前是归他管的,厂里的生产也是归他管的,现在杨红艳一上任,和他平起平坐了不说,厂里的生产和他一点不沾边了。

厂里现在一共四个副厂长,郑南方负责外联采购,王林花负责销售,杨老师负责生产和技术,这些人负责的都是厂里很重要的事务,只有他不一样,管厂里的后勤和保卫。

周副厂长正在自己的办公室生闷气,董莹莹推门进来,笑着进来说道,“周厂长,肖厂长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