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都很好(第4/6页)

“这片也有!”

“我这边也有!”

“……”

众人把有字的瓦片拼到一起,断断续续地读道:“孽子窦渠,实伤吾心……吾怀胎十月,受尽苦楚,将你诞下,养你成人,教你读书习礼,是让你造福百姓,诓扶社稷,不是让你去欺辱女子……”

念到后面,学子们不由收了声。

一个个惊惧不安。

这是……窦尚书的母亲给他的警示?

窦尚书脸色黑如锅底。

去他娘的警示!

用脚趾想都知道这是谁干的!

孽子的“孽”字都写错了!

诞下的“诞”多了一个点!

学子们却信了。

同时暗自心虚。

这话……也像在骂他们。

他们不就是仗着肚子里装了点墨水,就把笔锋对准一个弱女子了吗?

顾执轻咳一声,道:“顾某闻听此言,实在惭愧。顾某少时,全凭母亲替人浆洗方才得以读书习礼……你我皆是女子生养,实在不该为难一个女子。”

窦尚书黑着脸道:“顾寺卿,你这是何意?”

他是正三品,顾执是从三品,撇去门第之别,都是三品官,其实谁比谁也优越不到哪儿去。

知道了当年的事,顾执说起话来再有底气:“下官知道,窦尚书并无私心,只是为了维护大业的礼数宗法。只是,顾某突然反应过来,长宁郡君可是不规矩之人?可行过逾矩之事?”

“和离二嫁,就是不规矩!”

“本朝公主,和离再嫁的不在少数。开国之初,夫君为国战死,弱女带子再嫁的更是大有人在,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有学子弱弱地举手,“我祖母就是二嫁……不是亲的,却待我极好……”

“长宁郡君也很好。”

——这是魏禹事先安排的人。

“郡君自从回到长安,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慈恩寺中义诊,药材一筐筐往外搭,遇到那些实在贫寒、饭都吃不饱的,还会舍米舍面。”

——这是真的。

“我也听说了,长宁郡君带着小娘子们画图样,烧出来的三彩陶器卖去西市,得来的钱全都捐给城南慈幼局。”

——这不是魏禹安排的。

“郡君在学宫中讲授诗文也是极好的,家中姊妹就在学宫读书。”

说到诗文,众人不由想到了赏梅宴上流传出的那几首《咏梅诗》,那才情,那灵性,自己再学十年都未必赶得上。

“这样的人,为何不能做皇后?”顾执道。

学子们纷纷露出恍然之色。

继而是懊恼。

这一步棋,魏禹又赢了。

坊间传疯了。

都在说窦家没了女人过不下去了。

还说窦尚书的母亲一气之下从坟头跳出来,砸了窦家祠堂,把窦尚书臭骂一顿。

说得有鼻子有眼,还有人编成话本,在茶楼酒肆传扬。

——这个“人”自然就是李玺。

不仅学子们醒悟了,百姓们也醒悟了。

窦家男人再出去买东西,根本没人乐意卖给他们。

娘子们说:“听说你们家的男人看不起女子啊?不仅诋毁皇后娘娘,还不许自家小娘子和离?唉,咱们店里都是寻常物件,女子做的,女子拿出来卖,可配不上窦家郎君高贵的手。”

男人们也看不上他们,“我虽是个粗人,却也知道孝敬娘亲、疼爱幼女,我还听媳妇的话,一根毛都不能卖给你们。”

“……”

若非家中还有几个会烧火煮粥的小厮,窦家老少早就饿死了。

大皇子受了指派,过来劝窦尚书:“我是真没野心了,你也别挣扎了,安安生生把老夫人请回来,允了卿依与我和离,再老老实实告老还乡,这事还能善了,如若不然……窦家就完了。”

窦尚书冷笑:“想搞垮窦家?没那么容易。”

大皇子重重地叹了口气:“你不就是仗着跟那几家的盟约吗?你有没有想过,从始至终他们只是为了利用你?圣人说了,你这个尚书之位肯定是保不住了,就算再折腾下去,也是给那几家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