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不安的夜(第5/8页)

她问我:“那个名字不是很怪吗,一个男生取这种名字?我是说,叫布斯特?听起来像个默片明星。不过老实说,还蛮适合他的。”

我告诉她,名字就像衣服一样,不是衣服配你,就是你配衣服。她说:“那你呢,泰勒·杜普雷?”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她说:“当然,我不懂这几年为什么年轻人还想生小孩。这话听起来很吓人。当然,这跟布斯特无关。我很爱他,而且我希望他能够活得很久、很快乐。可是我还是忍不住会怀疑。我是不是有毛病?”

“有时候,大家都需要为自己的希望找一个理由。”我说。我心里想,吉赛儿想告诉我的大概就是这种老生常谈吧。

她说:“可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不生小孩。我是说,他们出于善意,刻意不生小孩。他们说,不要让小孩子面对我们面临的一切,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

“我实在没把握,有谁知道我们面临的是什么。”

“我是说,无可挽回的转折点,还有……”

“还有我们经历过的一切。不过,基于某种原因,我们还活得好好的。”

她扬起眉毛:“杜普雷医师,你真的相信有某种‘原因’?”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然后她说:“我要想办法睡一下了。”她把机上提供的小枕头塞在脖子和耳机中间的空隙里。尽管那个冷漠的俄罗斯人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还是看得到机窗外的景色。太阳下山了,天空已经变成一片漆黑。外面什么都看不清,只有窗玻璃反射下的头顶灯光。我已经把灯调暗了,集中照在膝盖上。

我居然会笨到把所有可以读的东西都装到托运行李里去。还好,我看到莎拉座位前的置物袋里有一本破旧的杂志。我伸手把杂志拿过来。那是一本宗教杂志,名叫《天国之门》,封面是朴素的白色。大概是先前的旅客留下来的。

我随手翻着,不知不觉就想到了黛安。自从中国用导弹攻击时间回旋机器之后,“新国度”运动就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凝聚力。原先的创办人背弃了运动,而他们那种快乐的集体性行为也已经热情不再。性病和人性的贪婪逼得他们不得不放弃。如今,已经没有人会说自己只是“新国度”的信徒。就连那些赶时髦的先锋派外围信徒也不会这么说了。你可能会说自己是现世主义者,或是启示录实现论者(无论是完全相信或半信半疑),或是神国重建论者。反正,就是没有人会光说“新国度”。我们在伯克郡跟黛安和西蒙相遇的那年夏天,他们正在巡回旅行,参加各地的出神仪式。如今,那种出神仪式也已经销声匿迹了。

如今,残余的“新国度”属下教派的信徒人数已经所剩无几。光是南部浸信会信徒的人数就已经远远超过“新国度”所有教派的总和。不过,“新国度”的核心思想赋予运动本身的分量却是举足轻重的,和微不足道的信徒人数完全不成比例。在时间回旋的阴影下,相信千年至福的核心思想激起了大众对宗教的渴求。无数公路旁的大广告板上写着“大难已然降临”,而无数主流教会也被迫针对世界末日的问题提出解释。这一切都和“新国度”多少有些关系。

《天国之门》显然是西岸时代主义教派的官方刊物,目标读者是一般社会大众。杂志的内容包括一篇谴责卡尔文教徒和誓约派教徒的社论,还有三页食谱和一篇影评。不过,引起我注意的是一篇标题为《血祭和红色小母牛》的文章,里面提到“预言成真”,有一头纯种的红色小母牛会出现,而这头小母牛将会在以色列的圣殿山上祭献,援引“被提的极乐”。老式的“新国度”信仰认为,时间回旋是神的救赎,显然,这种信仰已经过时了。《路加福音》第21章第35节:“因为那罗网要这样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时间回旋是一个罗网,而不是拯救。所以,最好烧死一只动物当祭品:大难显然比原先预期的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