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可靠论证的中介保证(第6/11页)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另外两个部分是“反驳”和“语气”。反驳不是指别人在主张中说东,你就说西(“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反驳是指提出批评性问题(Critical questions),并指出对方“理由”和支持理由的“论据”里有不准确、不周全、不确实,不可靠的地方。反驳也是对对方“保证”和支持保证的“支持”提出异议和驳斥。只有这样的反驳才是说理,而不是吵架、怄气或顶牛。

“语气”在说理中对“主张”起限定作用,这种限定提醒我们,在现实的公共生活中,说理几乎永远不可能证明任何主张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总会需要作某种限定,如“也许”、“似乎”、“一般而言”、“可能”等等。一般来说,“保证”和支持保证的“支持”有多少说服力,“主张”也就需要什么程度的限定,例如,你可以说“除了在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女子都应该有参战的机会”,这么说,既提出了主张,又保留了例外的余地,是一种更加显现出理性,因此更容易为听众接受的说理方式。

用图尔敏模式检查中介保证

人们说理,说的理不可靠或不在理大多是因为说理过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或错误,我们把这些问题或错误称作“谬误”。在英语中,谬误(fallacies)一词的拉丁语(fallere)原义是“欺骗”。在大多数的不当说理中,谬误不一定是存心欺骗,而是无心或无知之过。我们没有办法叫存心欺骗的人不欺骗,但无心或无知是可以改变的。细心的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在阅读中辨认谬误,而有心的作者则需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说理和写作中避免谬误。

在前面谈到的种种中介保证中,比较多见的,与形式逻辑关系特别密切的是第一种,也就是“普遍规律”,它涉及我们所熟悉的归纳法、演绎法或三段论证。三段论证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其结论是由前提必然推导出来的,三段论法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力的论证方法。

亚里士多德在考察说理——他称为“发现真理”——的问题时,归结出两种逻辑思考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可能会出错,也就是说,都有可能包含或产生谬误。

归纳法是从经验的个例中推导出普遍的真理,考虑的个例越多,普遍的结论就越可靠。由于人事实上不可能穷尽一切经验性事物,所以基于经验的归纳法,除了少数的例外,只能得到或然性的普遍结论(probability),而不能得到充分真实的结论。就算像“人生而必死”这样的真理,也不能阻止有些人想方设法去求长生不老之道。这是因为,那些人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不死之人,但并不相信不可能有不死之人。

在说理中,容易发生的归纳法谬误是匆忙结论。演绎法的问题要比归纳法复杂一些。最简单的演绎论证有三个步骤:“大前提”(例如,“各科平均分数在3.5以上的学生都是‘荣誉生’”),“小前提”(“乔治的平均成绩是3.4”),“结论”(“所以乔治不能是荣誉生”)。这个结论是可靠的,但是,这个结论仅仅在这个三段论证的形式逻辑结构中是可靠的,出了这个结构就难说了。如果荣誉生规则在平均分数之外有附加条例,例如,“如果有特殊的贡献,平均分数低一些亦可考虑”,那么乔治就不一定不能是荣誉生了。

现实生活中的说理与形式逻辑有关,但不能简单归结于形式逻辑,更不能等同为形式逻辑。否则,说理就会很死板,甚至变成一种刻板教条的逻辑推理,而这与说理要求独立、全面思考以及灵活、具体判断是背道而驰的。

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有一些关于归纳法、演绎法出毛病的有趣例子。有一次,神探福尔摩斯在街上发现一只大号的帽子,他认为,这帽子的主人一定是智力过人的。显然,他把脑袋大与智力发达不当地联系到一起了。这和看到高楼遍地拔起,就断定国富民强,住在高楼里面的人一定幸福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