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可靠论证的中介保证(第5/11页)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包括分析方式)为依归的,至于谁是说理的具体听众,听众会提出什么质疑,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保留意见,这些都并不重要——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逻辑论证便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省略三段论证法”(又叫修辞推论)。图尔敏说理模式与省略三段论证法并不冲突,在说理教学中,这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一般会把省略三段论证法当作一个基础,作为说理教学中的初级层面。而把图尔敏模式当作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提高和扩充,并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对说理结构取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女子应该与男子一样可以加入作战部队,因为女子的参战形象有助于消除性别偏见。”这个说理陈述中的“因为”(理由)和“所以”(结论)关系是一个省略三段论证,被省略掉的是结论与理由之间的联系中介,那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假设:“性别偏见有害,应该消除”(引词是“由于”)。完整的三段论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大前提:一切性别偏见都有害,都应该消除。

小前提:女子不能加入参战部队是性别偏见。

推论:因此,应该改变这种情况,让女子加入参战部队。

在省略三段论证法结构中,我们只是看到,三段论的大前提被省略掉了。与此相比,图尔敏的论证分析模式能让我们在这个说理陈述中看到更多的组成部分,因此能够对它和说理本身有更为精细和成熟的了解。图尔敏的论证分析模式称那个省略掉的大前提为“保证”,称省略三段论证法中的结论和理由(合在一起)为“主张”。除了这两个重要的部分,图尔敏分析模式还有另外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它们一起构成了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六个部分。

在这四个部分的术语中,首先要说明的是“论据”和“支持”,其中“论据”是支持“主张”中的理由的,而“支持”则是支持“保证”的。虽然在分析模式中有必要区别“论据”和“支持”,但在平常的说理教学中并不需过于计较术语,一般只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有“理由”和“保证”并不就已经足够了,有时候,特别是在需要考虑到听众疑问时,需要对说理的某些部分加以特别的说明和支持。这是图尔敏论证模式的特殊洞见,非常重要。还是以“女子应该与男子一样可以加入作战部队,因为女子参战的形象有助于消除性别偏见”这句话为例,图尔敏模式对此的分析与三段论有明显的不同:

(主张的)结论:应该让女子加入参战部队。

(主张的)理由:(因为)女子不能加入参战部队是性别偏见。

保证:一切性别偏见都有害,都应该消除。

听众对这个说理所提供的理由可能并不满意,也不能马上接受。他们会问,“为什么女子不能加入参战部队是性别偏见?”他们可能认为,男女在体能和性格上天生就有区别,不让女子参加作战部队不能算作是“性别偏见”。为了说服这样的听众,说理者就必须支持自己的理由。这种支持便叫“论据”。论据是关于为什么(“理由”)的为什么,要回答的是听众可能提出的“你怎么知道?”说理者可以有多种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法,例如,他可以用科学研究的结果来说明,男女在参战能力上并无本质差别,他也可以用历史实例证明,女子在作战中并不比男子逊色(如花木兰、穆桂英、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击落了12架德国飞机的女飞行员丽达·李托娃)。

作为结论和理由之间中介的“保证”也会需要支持,由于中介保证是不道明的,所以更要求说理者仔细检查并加以必要的支持(详细讨论参见第三讲)。在上面的例子中,“保证”是“一切性别偏见都有害,都应该消除”。这个“保证”陈述的是一个“看法”而非“事实”,所以听众完全可以问,“为什么你这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说理者就有责任予以必要的解释,如提供相关资料、专家意见或研究结果、统计数字、自己的经验等等。在说理中,并不是凡是有“保证”就必须提供支持的,只是在听众对“保证”有疑问时,才需要提供支持。如果听众能够接受说理中的“保证”(哪怕是没有道明的保证),那就不需要特别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