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第6/6页)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习惯,虽然会使我们对一般品行风格的道德判断受到扭曲,但情形绝不会像某些特殊习俗的合宜与否,被它扭曲颠倒得那样严重,绝不可能会有这种社会习惯。如果社会中人常见的品行风格,和我刚才提到的那种可怕的恶习属于同一种性质的话,社会绝不可能须臾存在。

[1]译注:宽,指直径。

[2]译注:18世纪于英国流行的柱型,除了前述的三种古希腊式柱型外,还有塔斯卡尼式(Tuscan)和混合式(Composite)等两种古罗马式柱型。

[3]译注:参见本书第3篇第2章。

[4]译注:“Let me have your advice in a weighty affair.”这是以《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闻名于世的英国讽刺作家Jonathan Swift(1667-1745)所写的讽刺诗“The Grand Question Debated.Whether Hamiltons Bawn should be turned into a Barrack or a Malt-House”起头的第2行。注意原诗每行各有12音节。

[5]译注:Marcus Fabius Quintilian,公元1世纪的罗马修辞学家与评论家。

[6]译注:Seneca(4BC-AD65),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及悲剧作者。

[7]译注:参见本书第3篇第2章。

[8]译注:即本页注①提到的Jonathan Swift 。

[9]译注:Samuel Butler(1612-1680),以戏仿英雄诗体讽刺清教徒的诗作Hudibras闻名于世。

[10]译注:John Dryden(1631-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及评论家。

[11]译注:Joseph Addison(1672-1719),英国散文家及诗人。

[12]译注:Claude Buffier(1661-1737)。

[13]译注:Nero(37-68),罗马皇帝(54-68),以迫害基督教徒而在历史上恶名昭彰。

[14]译注: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us(10-54),罗马皇帝(41-54),天生体质孱弱,在内政与外交上虽颇有建树,但与元老院关系不睦,加上宫闱失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因密谋推翻他而被他处死,而他最后则在有关继位人选的钩心斗角中,被他的第二位妻子以毒蘑菇汤毒死。

[15]译注:公元1660-1685 年间。

[16]译注:Jean-Baptise Du Bos(1670-1742)。

[17]译注: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BC),罗马政治家、哲学家与演说家。

[18]译注: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 Major(236-183BC),以及他领养的孙子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emilianus,“Africanus Minor”(185-129BC),罗马执政官、将领,并且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布匿(迦太基)战争的罗马英雄。

[19]译注:Gaius Laelius 和他的儿子Gaius Laelius Sapiens,罗马执政官与将领,其政治和军事生涯分别和大小西庇阿有紧密的关系。

[20]译注:Marcus Porcius Cato the elder(234-149BC),罗马政治家与斯多葛派哲学家,于BC184 年担任罗马监察官,据说出奇的严苛。

[21]译注:Tiberius Sempronius Gracchus(164-133BC,于BC133年当选护民官),以及其弟Gaius Sempronius Gracchus(死于121BC,于BC123和122年当选护民官)。

[22]译注:Lucius Licinius Crassus(140-91BC)。

[23]译注:Publius Sulpicius Rufus(124-88BC,于BC88年当选护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