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第3/4页)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涂井乡街道上,两边店铺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卖又香又脆的石宝蒸豆腐啰!”

“西沱的油炸海椒最好吃哟!”

“‘仁顺和’的豆腐乳八分钱一罐!”

……

邓春生兴高采烈地向黎天成介绍着:“涂井乡现在是除了城关镇全县最繁华最热闹的场镇了,各地的盐贩子在这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把这里盘成了‘白日场’,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百业兴旺!”

“那是,我小时候就知道这里从秦汉时代起便开盐设场了,所以一直繁荣至今啊!”黎天成向他含笑答道。

这时,钟清莞却插话进来:“各位领导,说起盐贩子,我倒想代表民众提一个问题:目前社会上到处可见从盐厂里走私倒卖出来的官盐,请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堵住这个漏洞吗?”

她这个问题来得十分尖锐而敏感,场中诸人一时都噎住了,谁都不好先开腔。

黎天成定住了心神,敏锐地扫向了颜利久:“颜股长,你怎么看钟大记者的这个问题?”

颜利久深深地躬下了身:“禀告监督员、黎秘书:我颜某从来没有在外边买到一粒走私倒卖出来的‘官盐’,所以无法回答钟记者的这个问题,请见谅。”

钟清莞一下柳眉倒竖:“哎呀!你们装盲作哑的功夫真厉害。”

“大记者,先别发火嘛!”黎天成笑盈盈地揽过了她的话题,“你放心,以前盐厂内部有任何问题我不管,从今天起,我不会再让盐厂里的官盐有一粒流入‘黑市’!”

钟清莞瞅着他,甜甜地一笑:“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邓春生为了引开话题,指着靠街的那一排“倚翠楼”“红月坊”“妙香阁”等招牌,介绍道:“我们这里又叫‘不夜湾’,每天晚上都有大把大把喝花酒、做耍子的好去处。”

钟清莞哼了一声:“邓乡长,看来你的治下当真是繁荣‘娼’盛啊。”

黎天成遥望着对面半山腰处的几座别墅,问道:“那是谁家的宅子?”

“赵家的,钟大记者家的,朱会长家的,还有任家的。”

“任家的?”黎天成沉思着问道,“任家兄妹经常回涂井不?”

邓春生答道:“袍哥嘛,是和码头在一起的。涂井码头这么繁华,任东虎、任东燕和郑顺德肯定是常来的。”

黎天成又看了看盐厂那一座高高耸立的烟囱,向颜利久问道:“这就是官办盐厂了?你们盐厂公署的机构人员是怎么设置的?”

“禀告监督员:公署里行政干部有二十四人,税警有十六人。前段时间,田厂长外聘了一位技术顾问郎山平先生。今天,郎先生到重庆购买煮盐的先进设备去了。”

黎天成肃然道:“你们这盐厂里有千百名工人、几十名国家干部,不抓好思想教育怎么行?过几天我让王拓同志运送一批抗日救国资料进来给你们学习学习。”

恰在此时,前边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黎天成抬头循声一看,见到街道旁边正冲出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冲着自己在呼喊着什么。但她很快便被乡公所的保安队队员们远远地拦开了。

“怎么回事?”黎天成目光一厉,瞥向了邓春生和颜利久二人。

邓春生半张开了嘴,结结巴巴地讲不出一句囫囵话。颜利久有些幸灾乐祸地插了上来:“应该是邓乡长辖下的民众找黎秘书你反映问题的吧?”

邓春生赶紧缓过了气:“黎……黎秘书,这个……这个……刁民太多,我……我们乡里没调……调护过来……”

黎天成沉吟了一下,毕竟邓春生今天是主动贴上来欢迎自己下乡考察的,自己不可伤了他的面子。于是,他缓和了容色,吩咐已经成了他贴身侍从的朱六云道:“六云,你去看一看,让他们不要对那位老大娘动粗,最好是劝离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