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第4/11页)

在共产党占领西安后,由于担心手工业工人失业,负责工业工作的干部有意不让某些机械工厂恢复生产和运营。在一些地方,干部不允许妇女进入工厂工作,而是将大量棉花分发给她们,让她们在家里使用手工操作的纱锭工作。结果,许多纺织厂由于缺乏棉花无法满负荷生产。在东北,工会领导甚至发布了关于如何收费的专门指令。因为许多来自农村的干部似乎并不了解收费的重要性,他们甚至不会开发票和记账。[131]

哈尔滨、吉林以及安东的干部同样受到了批评,他们没有系统地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无论是组织工作,还是教育工作,他们都停留在街道的水平上。[132]最初,解放区城市的行政结构分为三层:市、区、街道。1949年6月22日,天津市对这种城市管理方法提出批评,并正式废除了这一系统。新华社的社论也指出,这种行政结构是试图将农村的县、区、村三级政治结构照搬到城市中来。在农村地区,经济和人口的分布是分散的,不像城市那样集中。因此,区和街道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城市的工厂、银行、学校和其他机构。这种政治权力的分散造成了许多城市的“无政府状态”,致使市政府无法有效贯彻党的城市政策。因此,社论认为,城市政府应拥有完全的决策权,具体政策应由市政府各个部门直接实施。[133]

在天津,召开了一次由市、区、街道干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取消了区和街道一级的政治机构。市政府秘书对与会干部的缺乏纪律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区和街道的政治工作过于冗繁。这些机构取消之后,原来由它们处理的所有教育、宣传、文化、组织、公众卫生、治安、户口登记、工商业和合作社的管理,都集中交由市政府下属的各局管理。[134]

在党正式宣布,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之后,立刻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这一声明使党在农村的许多领导和干部——尤其是后者,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从北方城市来到农村的知识青年[135]——明显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即他们已经无须再做任何农村工作了。突然之间,所有人都希望到城镇去,并且留在那里。有时,大批干部集中到一个甚至没有多少工业、毫不重要的小镇子,而周围的村庄还有许多土匪、残余地主势力在制造麻烦。

当林彪的部队到达华中时,这一问题变得愈发明显了,终于引起了共产党的重视。共产党提醒各地的负责人,只有彻底完成农村的改革之后,城市才能“领导”农村。林彪在《华中局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中指出,在东北和华北,土地改革已经顺利完成,农村地区普遍成立了人民政府,这为共产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创造了必要条件。在这些任务尚未完成的其他地方,当地政府决不能忽视农村工作。林彪认为,当前在华中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农村。“党的所有组织、宣传、教育和政府工作必须围绕这个重心,”林写道,“党的目标并不是留在城市,而是坚定地以农村为中心。”[136]

尽管缺乏城市管理和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一些最基本的城市问题。和南京政府不同,中国共产党发展出了一种合理、有效、部分借鉴苏联经验的工人政策。该政策主要依靠社会风气、树立典型和物质奖励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条款,以保证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但并不赞同工人提出的可能严重影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要求。共产党试图利用民营企业家的经验和资本,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工人政策消除民营企业家的疑虑。这一努力始终没有完全成功过。但在1950年初,高岗自豪地宣称,在东北的第一年,共产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