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第3/11页)

由于确立了新的城市工作方向以及本身的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开始越来越多地把苏联经验作为指导,尽管他们承认,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革命策略上,中苏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这一时期,共产党借鉴的苏联经验包括: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工业管理中采用责任制、计算劳动报酬的方法、工人保险制度、劳动竞赛运动、工会工作以及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投资战略。

1948年底,根据新的城市政策,东北一个老解放区的负责人提出了1949年的具体工作任务。首先,工业建设要求制定一个整体经济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立刻恢复重工业生产,特别是钢铁、机械制造和电力行业。它还要求发展相关的铁路运输、农业生产、金融和贸易。为了制定和实施这一计划,要求所有党员加深对行政协调、部分服从整体、落后服从先进等概念的理解。

其次,共产党研究了苏联过去30年的经验,大力宣传经济建设计划,向干部和群众解释新的经济任务,对错误思想和疑虑进行批评。党员们必须记住,工人运动、青年工作、群众组织等工作都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服务。

第三,党必须给予工人更多的关注,确保他们拿到较为合理的工资,并尽量减少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但工人运动绝不能干扰经济建设和生产计划的实施。大批干部被派遣到工人中间,进行工会和党的组织工作,协助工厂管理人员和工人代表委员会,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民主化水平。

最后,该负责人要求,在农村,地方党机构必须成立供销合作社。他指出,在城市引导农村的总体框架下,这些合作社是连接城市国有经济和农村小生产者的最理想的经济结构。它们的功能是,向农村地区提供布、盐、油、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同时购买农民的农产品。[128]

然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缺乏有城市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实施党的城市政策的干部。1948年夏天,全国第六届劳动大会决议对一些干部“无纪律”和“不理性”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而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合格的干部。官方声明谴责了干部的农村游击队思维和他们在城市里照搬农村的工作作风的做法。根据前文的描述,在东北,无论在领导还是思想层面,共产党都成功地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但这一转变并不彻底,而且就其效果而言,也并不那么令人满意。另一位作家评论道:

现在我们正从农村转向城市,最大困难是一些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人身上存在的落后、保守和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他们满脑袋是农民意识,不能懂得城市能在革命事业中担负的伟大领导作用……这些人大多数还习惯于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凭他们狭隘的游击经验,他们不能系统地掌握城市工作方法。[129]

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反差,进入城市后,一些干部开始腐化。但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干部们缺少现代化城市,特别是工业部门的管理知识。干部和党员不具备系统规划和工作的能力。他们不理解城市是一个集中和统一的整体。他们的工作方式仍然和农村一样,分散、不协调、零散。

在这些不足得到弥补之前,许多工厂的生产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由于暂时缺乏棉纱,沈阳北关区一名干部下令关闭一家纺织厂。工厂被用来制作豆腐和停放人力车。在战争时期的农村,这种随机应变的处置方式或许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城市产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做法却是不利的。

另一个例子是张进新(音),张同志负责管理沈阳市一家年产量数千吨的铸铜厂。张对于技术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他停止了对冶炼炉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声称它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结果,两台主要的冶炼炉发生了故障,导致了全厂停工。张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向工业部门上交了一份简单的报告。[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