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的主要内容(第3/9页)

其三,麦加拉事件。麦加拉位于雅典与科林斯之间,与雅典接壤,工商业比较发达,海外交往频繁。雅典与麦加拉堪称世仇。早在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人就从麦加拉人手中夺占了萨拉米斯岛,后向该岛派遣军事殖民;雅典强盛时,麦加拉人在与雅典人海上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据普鲁塔克记载,大战之前,雅典人以麦加拉收容其逃亡奴隶和耕种其埃琉西斯(Eleusis)圣地为借口,禁止麦加拉舰船在雅典帝国各港口停泊。麦加拉人就此向斯巴达人提出控诉,而雅典则派传令官安特摩克利托斯(Anthemocritus)前往麦加拉和斯巴达予以谴责。但派出去的传令官被杀。据说麦加拉人涉嫌此事。于是经雅典人卡利诺斯(Charinus)提议,公民大会作出决定:与麦加拉人为敌,废除盟约,断绝传令官往来;任何麦加拉人踏入阿提卡境内,格杀勿论;每年将军们就职宣誓时,要加上每年必须两次入侵麦加拉领土的誓词。[21]此所谓卡利诺斯的“麦加拉法令”或“麦加拉禁令”。这无异于对斯巴达的盟邦直接宣战。麦加拉与科林斯既是友好邻邦,又同为斯巴达人的盟友,两国都面临雅典人的重大威胁,便携起手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双方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科林斯人几乎都卷入其中。公元前432年,应科林斯等邦的强烈要求,斯巴达人召开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代表大会。起初,斯巴达人对于开战似乎有些犹豫不决,但在科林斯代表的百般怂恿和鼓动下,会议终于作出对雅典采取强硬措施的决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取消“麦加拉法令”;驱逐阿尔克麦昂家族(Alcmaeonidae)后裔(“被女神诅咒的人”[22]),伯里克利的母亲即属于该家族。这些实际上都是开战的借口,斯巴达方面明知雅典人不会接受任何一条,却依然提出。雅典公民大会作出决议,拒绝要求,决不妥协。

(二)“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前421年)

公元前431年春,底比斯人的一支300人军队袭击雅典盟邦普拉提亚(Plataea),遭惨败。雅典因此而拘押所有在雅典的波奥提亚人。是年5月底,斯巴达国王阿奇达姆斯(Archidamus)率伯罗奔尼撒同盟联军入侵阿提卡,战幕正式拉开。

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在战略上都打着自己的算盘。他们都想发挥各自的优势,攻击敌方弱点。雅典自恃海军强大,资财雄厚,还有“长城”护卫,只要保住雅典城和比雷埃夫斯、法勒隆一带,便可在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随意袭掠斯巴达领土,鼓动黑劳士暴动,很快可以迫使斯巴达人求和。伯里克利和雅典人对于赢得这场战争是很有信心的;而斯巴达人则坚信其陆军是无敌的,可以在陆上反复扫荡阿提卡,使雅典城孤立无援;特别是他们自诩为“希腊的解放者”,似乎在道义上占据高地,可以随时鼓动那些对雅典人心怀不满的臣属之邦起义,以剥夺雅典的财源,从根本上削弱雅典的综合国力。

双方的战略部署似乎都无懈可击,然而战争打响后,战场上的情况往往瞬息万变。雅典当政者所遇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阿提卡的乡村居民迁居城里的问题。按照伯里克利的战前部署,他们必须携带家眷和所有家具来个大迁移。修昔底德告诉我们,波斯战争之后,乡民们好不容易过上一段安定的日子,又要举家搬迁;牛马牲畜还得送往优波亚岛(Euboea,今希腊埃维亚州)及附近的岛屿,他们很悲伤,很不愿变更他们整个的生活方式。而且到了雅典城,只有少数人找得到住处或托庇于亲戚朋友宇下,大多数人不得不在没有建筑房屋的露天,或在庙宇中和古代英雄的神殿中栖身。进城农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拱手让与敌人,任由敌人烧杀抢掠,个个焦急万分,怨气冲天。这的确是伯里克利等人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