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的主要内容

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一部杰作。作者把绵亘27年,中经议和、间歇,分散在广阔区域内的海陆战事,视为一次首尾连贯的历史事件,撰述专史论之,堪称卓识创见。《战史》的整个结构合理、紧凑,文字简洁、流畅、生动,富于哲理和感染力,显示了作者出色的史才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全书被后世学者分为8卷,严格按每年夏季、冬季交替之序展开史事,各卷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其著作所涉及的年次如下表所示:

修昔底德著作所涉战事年代[14]一览表

第一卷开头有一篇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接着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二卷至第五卷第24章,记载战争的前10年(公元前431—前421年,即所谓“十年战争”,又称“阿奇达姆斯战争”),即自战争爆发至“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第25—116章叙述“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至西西里远征,即所谓“和平”时期的史事;第六、七两卷叙述西西里远征始末;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即狄凯里亚战争和伊奥尼亚战争。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但是他只写到公元前411年秋冬之交,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VIII. 109),说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

修昔底德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相信这次战争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比过去所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加值得记述(I. 1)。后人主要借助于他的记载,才了解到这场战争的主要史实。

(一)战争的起因

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错综复杂。老牌霸主斯巴达在建国之后,凭借其强大的常备军,不断向外扩张,组成军事政治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6世纪末,在雅典僭主政治被推翻的过程中,斯巴达自恃陆军强大,出兵干涉过雅典的内政。当波斯人加紧向爱琴海地区扩张之时,双方都有各自的盘算,一开始也并未团结御敌。马拉松(Marathon)战役前夕,情况万分危急,斯巴达人借故不肯出兵援助雅典人;萨拉米斯(Salamis)海战(公元前480年)之前,斯巴达人甚至要求雅典人抛弃父祖之邦,去守卫科林斯地峡,协助斯巴达人护卫伯罗奔尼撒,幸亏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以海军为后盾,运用外交手腕解决了这场争执。在波斯的威胁解除之后,雅典人的势力不断增长,采取扩张主义的政策,他们与斯巴达人的矛盾日益突出;自公元前5世纪中期开始,伯里克利采取了坚决反斯巴达乃至不惜一战的政策。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在海上难以与雅典抗衡,但是在陆上依然占据一定优势,如公元前458年塔那格拉(Tanagra)战役重创雅典陆军。公元前445年,雅典和斯巴达缔结“三十年和约”。其后,雅典在希腊大陆的扩张势头虽有所收敛,但海上侵略扩张活动有增无减。公元前440—前439年,雅典倾全力镇压萨摩斯(Samos)起义,迫使后者称臣纳贡;前439年,伯里克利统率舰队,远赴黑海,浩浩荡荡,炫耀国威;同年,雅典人在斯特里梦(Strymon)河畔建立安菲波里斯城。此城的建立,对于雅典获得造船木材来源,扩大其在爱琴海北岸的势力,极具战略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所不同,在希腊诸邦经常出现平民派(民主党)与贵族派(寡头党)的内斗,一般说来雅典人支持前者,斯巴达人则往往支持后者;城邦之间发生战争,也往往是各站在对立一方,久而久之,积怨日益加深。两者都以自己的邦国利益为出发点,力求扩大影响,任何一方都不愿失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