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帅(第4/7页)

像每个艺术家一样,统帅也必须掌握“手艺”,这种手艺就是统率的艺术。除了掌握“手艺”外,统帅还要凭借其天才和创造力,和与艺术家不同的能肩负重任的力量,坚强的意志,以及高尚的品格和伟人所具备的让人心悦诚服的巨大魅力。

在他将全部身心和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军民和每个德国人效力时,他都表现出他的创造力和意志力。统帅是不会在战史中产生的,战史也不能反映伟大统帅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他们的个人财富,也是在最紧张的时刻展现出来的。

统帅一定要具备让人无法估量的能力,这是先天的,要不然他就不配当统帅。

他的身上一定要洋溢着必胜的意志,并以此激励军队和民众,统率军队和领导人民去奋勇杀敌。

为了更好地让统帅担负起总体战的职责,统帅的职位一定要在和平时期就确立好。因为统帅的职责是,在战争爆发之际集中全国之力量(前方的和后方的力量)供其调遣。

和平时期,统帅要相信,凭借种族遗产的民族精神能够团结整个民族,并通过这种民族精神对青少年、成年人,尤其是军官,进行教育,巩固他们的信念。此外,统帅还要对人民进行教育,让他们牢牢记住,对执政者、国家官员乃至民众来说,民族的团结是进行总体战的共同财富。

考察与战争有关的各项方针,是统帅不可推卸的责任。

统帅要对财政和经济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总体战的要求,并要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保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和军队的供给维持在正常水平。

统帅负责统率全军,他要处理部队平时训练和军事装备等事宜,通过发布动员令、战略展开指令和最初行动命令,使军队的行动统一起来。他是战争的首脑,一定要通过作战和宣传,给敌国人民和敌国军队致命性打击。

同时,统帅还要充分利用战争经验,维护和激发部队的战斗力,维护好后方人民的生存和精神团结,坚定人民勇于作战的意志。

统帅应为政治规定出作战中政治所应遵循的大政方针[3]。

在下达战略展开指令时,统帅的处境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动员和战略展开这两项任务是紧密交错的,安排和计划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至少一年)。如果统帅刚好在这一年就职,那么他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前任所制定的战略展开指令的影响,因为别人制定的战略展开指令未必与他的观点一致。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勉为其难,接受前任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但是,对统帅来说,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只要有一丝可能,统帅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实施战略展开指令,绝对不能“按前任的意志工作”。

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最后一任总参谋长毛奇将军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反面例证。在战略展开问题上,他和施利芬将军各执己见,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谁,但是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却始终未能摆脱施利芬将军思想的影响,虽然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修改了前任的战略展开计划。所以,“人贵自立”这句格言用在统帅身上,比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更为恰当。

陆战中,统帅要在寻求决战的地点亲自指挥部队,至于次要任务,比如牵制敌人兵力投入决战,则可以另外委派一名司令官前去执行任务。

世界大战中,德军最高统帅部因为最高统帅是留在柏林还是在西线和东线各任命一位司令官的问题争吵不休。我认为,这种争吵毫无意义,在当时我就持反对意见,我认为统帅应当将决断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他的职责就注定了他的职权不应当受到任何削弱,也注定了在他和负责决战任务的军队之间设立一个中间机构是多余的。因为,他的独断独行是神圣的,不允许任何人妨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