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总体战的实施

认为战争一定是从宣战开始的观点是错误的。日本在1894年突袭中国和1904年突袭俄国,都不是以宣战为开端,而是以突袭中国或俄国的运输舰或战舰开始的。英国对布尔共和国的战争[1]也是如此,它是通过游击队入侵布尔人居住区为开始的。

而德国在世界大战爆发时的宣战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14年8月帝国首相冯·贝特曼、霍尔韦格向俄、法宣战,结果证明了这是一次多灾多难的宣战,想必人民依旧记忆犹新。

德国宣战书中的一些词句被敌人利用了,他们将这些词句断章取义,作为宣传工具,激励其国民的民族精神,但却造成我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削弱。虽然人们对进攻战一窍不通,但是却深谙为其生存而战的真理。

他们很容易从宣战书中看出进攻别国的意图。如果他们没有感受到敌国的威胁,其民族精神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激励。所以,“战争威胁”这几个字比动员令更有效果,更能激发民族精神。

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西线对英、法等国军队发动进攻,对此,德国人民竟然认为,我国所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结果,造成了人民为民族生存而战的意志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但是,倘若我们不想被动挨打的话,帝国不得已而采取的防御战却一定要通过进攻这种方式来进行。可是,人民对此一无所知,加上我们并未重视这方面的军事教育。

总体政治的最重要任务是(对统帅来说也一样),不能重蹈1914年的覆辙,再去发表什么宣战书或者错漏百出的人民宣言,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它令德国的作战和人民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只有人民坚信,发动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的生存,人民乃至于每个国民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为战争服务,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国家决定进行战争后,就要在军队、经济、人员等方面做好战争准备。这种准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员,动员需要审慎周密、准确细致的计划和规定,而这种计划和规定在和平时期就要准备好,每年都加以修订。

我在《我的军事生涯》中讨论了军事动员和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征召休假人员归队和募集马匹,让常备军从平时状态变为战备状态,将平时编制变为战时编制;向要塞传递警报;设置行政机构;动员后备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军事训练。

这些都是我在世界大战爆发时[2]所处理的事情。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准备工作不能局限于军队的各个方面,正如我在第五章所说的,战争也与财政、经济领域,乃至人民的生活和供给息息相关,而且我们还要制定与维护民族的精神团结相关联的方针政策。

关于最后一点,我在前文已经论述过了,在此不再赘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动员每个德国人,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来为战争服务。

如果有可能,我们就要在战争爆发前给人民提供一个表达他们维护民族生存的意志的机会,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会警告那些“不满分子”,人民是不会给他们提供可乘之机和活动余地的,此外,它也有助于军队统帅察觉是否有破坏分子趁着动员的机会渗透到军队中。

衡量人民是否效力于国家的一个可靠标准就是,适龄青年中有多少人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服兵役。当然,一定要特别注意,有些“不满分子”会趁机混入军队。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不满分子”喜欢在大后方活动,而不愿意上前线打仗。

我记得,世界大战爆发当年,敌人就希望社会民主党破坏我们的作战行动,不过,他们并未如愿,敌人最终大失所望。不过,战争进行的第二年,他们却又欣然宣布,又“可以依靠德国工人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