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击败敌人(第4/4页)

我们想按相反的顺序来一一批驳。

(1)对双方来说,等待新的补充是不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敌人期待补充的心情更加迫切。此外,一个国家在一年之内所能征召的军队和在两年内所能征召的军队比较起来,数量上相差无几,这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一个国家在第二年内所征召的力量,跟总数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2)在我们休息时,敌人在同一时间内也得到了休息。

(3)在城市内及阵地上构筑坚固工事并不是军队的事情,因此不能成为军队停顿不前的理由。

(4)据军队目前所采取的给养方法来看,仓库对于驻扎状态的军队比前进中的军队更为重要。在前进顺利时,进攻方往往会将敌军的储备品据为己有,部队到了贫瘠之地,这些储备品便可以解决给养问题。

(5)不能将夺取敌人的要塞当成进攻的停顿,相反,应当成为更猛烈的进攻。所以,攻占要塞所造成的表面的停顿,事实上跟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情况并不是同一件事,这种停顿并不是进攻力量的停止和缓和。但是,对于某个要塞,是要进行真正的围攻,还是说进行纯粹的包围或者纯粹的监视,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这里,我们认为,想要回答上述这个问题必须先确定,在进行纯粹的包围的同时,继续前进是否会遭到极大的危险。如果不会遭到很大的危险,并且进攻方还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那么应该在进攻行动的最后才进行正式围攻。所以,不应沉迷于立即保住已获得的东西而忽视更加重要的东西。从表面上看,在继续前进时,已经取得的东西又会有立刻丢失的危险。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认为,在进攻战中任何划分阶段、设立停歇点与中间站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在进攻战中出现的这些东西,应当被当成祸害,它们非但不能让获得战果更加有把握,反而会让获得战果更无把握。如果不想违背普遍真理,那么我们就要承认,从中间站出发(这在我们力量弱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无法向目标做第二次前进的。如果说前进是可能的,那么中间站就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我们的力量从一开始便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那它终究无法达到目标。

所谓的普遍真理就是这样。我们之所以提它,是因为我们想拿它来证明时间本身好像对进攻方有利的思想是错误的。不过,政治关系有可能逐年发生变化。也因为这种原因,与这种普遍真理相互背离的情况才会经常发生。

上面的论述可能会给大家一种印象,即我们所说的似乎远离我们的一般的观点,而在集中精力讨论进攻战。事实并非如此。当然,那些明确将彻底击垮敌人作为战争目标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就进行以保持已占有的东西为直接目标的防御作战的。只不过,在这里,我们坚定地认为:如果没有任何积极因素的防御,那么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将自相矛盾。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每一次防御,一旦防御方用尽了防御的利益,那么他最应该做的是依据自己的力量转守为攻。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也应当将击垮敌人当成这种进攻的目标,即击垮敌人也应是防御的本来目标(不管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

此外,可能还会出现以下这种情况:交战方中有一方尽管确定了击垮敌人的远大目标,但在作战开始阶段却采用防御的形式,如1812年战局就是如此。它的出现刚好证明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刚开始,亚历山大皇帝也许没有料到,他所进行的战争真的跟后来事实证明的那样,彻底击垮了敌人。不过,难道他没有想过要击垮敌人吗?而且,尽管俄国人当时心存此念,但他在战争开始时依旧采取防御形式难道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