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八莫之一(第6/7页)

不要小看日军在缅北仍然控制的这块地域,包括腊戍、芒友、遮方等大小城镇的土地,其面积仍然可以装得下好几个巴勒斯坦。因此日军尚有回旋余地。

进攻八莫日军的中国远征军炮兵第三野炮营部队

然而,驻印军又从背后杀过来了。日军能够指望的,就是一直没有舍得动用,专门留下用于阻击驻印军的日军八莫守备队,他们在城防司令原好三大佐率领下,已经在八莫修了几个月的工事,希望依托这座已经变成了要塞的古城,重现一个袖珍的马德里或者斯大林格勒。

这支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以逸待劳,堪称缅北日军的最后一张王牌,其主力为日本陆军第二搜索联队。密支那危急的时候,日军曾抽调原好三大佐率领的这支部队西进,准备救援密支那,但到达八莫后因日军上层始终犹豫不决,最终没有将其投入密支那战场,而令其在八莫就地固守。按照日军第33军的思路,原好三所部应该将八莫变成一根钉子,死死挡住第33军的背后。

只是,这样用兵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失败的苗头。

在开战之初,日军各级将领大多是“一掷千金”的赌法,无论是珍珠港还是中途岛,打的都是非死即荣的险仗。打到此时,巨大的伤亡和挫败感已经让很多日军将领改变了思路。在冲绳战役打响前,日军犹豫再三,将原来在那霸的第9师团调回九州,准备在那里设立二线防御,结果当冲绳日军试图反击时,兵力捉襟见肘;在八莫,如果日军把原好三大佐的部队用来突袭密支那的围城,或者向龙陵方向冲击,或许都是一招好棋,让他守城,显然是用兵犹疑的表现,是一个明显的败笔。

说让这支部队守城是一个败笔,是因为所谓搜索联队,是日军中一个独特的编制。日军中的搜索联队,堪称今天摩托化步兵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综合体。

八莫守备部队中,日军搜索第二联队第三中队使用过的九七式轻战车。

1937年以前,日军部队普遍在步兵师团中编制有骑兵联队或骑兵大队,辖二至四个骑兵中队,作为师团的侦察力量和快速突击队。日军对骑兵建设十分用心,在日本国内尚贫弱的时代,即从西方专门进口阿拉伯马改善骑乘马种,以提高其战斗力。这种日军战马被我军称为“东洋马”,因其仪态好,易训练,战场反应灵敏,缴获后往往成为各级指挥官钟爱的坐骑。

从第二搜索联队日军战死士兵身上搜到的照片,图中可见这支部队使用的卡车。

如此精心训练的日军骑兵属于贵族化部队,战斗力强,荣誉感也极强。在华北战场,曾经出现日军骑兵面对八路军骑兵部队时,将钢盔摘下,主动列阵以求一古典的骑兵对杀之场面。但是,随着机甲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入,日军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骑兵部队已经成为战争的鸡肋,在战场火力日益密集的情况下,他们的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例如,前面提到的欲与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进行对杀肉搏的日军骑兵第4旅团部队,就在八路军骑兵先排枪再冲锋的战术面前被打得落花流水。可是,骑兵代表的高速机动能力,灵活的战场适应性,以及强行突破能力,又令人难以割舍。

于是,1937年,在日军的序列中开始出现一个新的建制,那就是直属师团的“搜索联队”,这个新的编制代替了原有的骑兵联队或骑兵大队,继承其任务,但更有战斗力。所谓搜索联队,即利用师团原有精锐兵员,将其从骑兵改为乘车步兵,并佐以装甲兵,组建的新式摩托化混成部队。这样的部队,在机甲化进程较慢的日军中堪称异类,他们既拥有较现代化的作战手段,又继承了日军骑兵部队的骄傲,因此往往是一个师团中最有突击力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