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八莫之一(第5/7页)

八莫也是自古以来中缅边境的军事重镇,历史上,八莫至少经历过两次大的战争。1057年,蒲甘(缅甸古称)王阿努律陀北侵,其军队首先夺取八莫,而后直捣现在位于中国云南的大理,之后两国和解;1277年,元军攻占大理之后,曾出兵八莫进攻浦甘,却因为气候不能适应,军中瘟疫流行而不得不退军。

远征军作战中发现的明代远征缅甸记功碑

按照中国方面的记载和当地传说,所谓“八莫”,其实是汉语“不毛”的意思,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这个传说颇有点儿历史渊源,因为八莫在三国时代属益州永昌郡管辖。诸葛亮平定南方叛乱的时候,益州四郡有三郡皆叛,叛军合攻不肯叛变的永昌太守王伉。诸葛亮救援永昌,平定南方,曾嘉奖王伉、吕凯等永昌官吏。从地理来看,诸葛亮到过八莫周围也未可知。不管这个传说真假,当地人颇以诸葛亮曾到此地引为自豪。远征军部队打到八莫,也曾发现明代驻军“威远营”的石碑,可见古代中国曾在八莫地区行使过管辖权,并留下长期影响。

然而,到了1944年10月,八莫周围却出现了许多当地人多少辈子没见过的日本人。这些挎着军刀,拿着刺刀的兵矮壮而蛮横,傲慢凶恶。而且,还开来不少铁皮罐头一样的战车,显然,这是一支不太一般的日军部队。

当驻印军部队开始向八莫进军时,滇西战场上的日军正在节节败退。尽管此处集中了日军第2师团、第18师团、第49师团、第56师团等一大串番号的部队,但是他们不是刚刚在龙陵前线被打得溃不成军,就是经过长途跋涉勉强从驻印军手中逃脱性命。惊魂未定的日军带着大量伤员,饥疲沮丧,缺乏给养,再无当初威逼怒江的凶狠。此时,从桂林方向进攻中国的日军部队,也表示不可能继续向云南前进,呼应缅北日军。那位在龙陵亲自督战依然败下阵来的辻参谋,后来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当时在滇西前线的日军部队,仅有一万余人还有战斗力,但云南方面的远征军部队足有将近20万人,双方兵力对比达到了惊人的15:1。对了,这位神通广大的辻参谋所写著作,名字就叫《十五对一》。

1943年3月访问日本的缅甸傀儡政权领袖,右为昂山将军。

尽管战争的天平已经无可选择地沉向了中国一方,但是日军困兽犹斗。本多政材将军把军司令部设在芒友,严令各部在云南远征军出滇之路上步步设防,节节抵抗;同时拼命向缅甸总军司令部“请求作战指导”,这也是日军中变相求援的意思。实际上,本多和辻等日军上层,明知密支那和松山先后失守后,缅北日军局势已经绝望,但对整个缅甸战局仍存有一丝期待。这一丝期待主要放在缅甸南方日军能够抽出力量北上支援,重振缅北战局上。日军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缅甸的军事领导人昂山,与日方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部下组成缅甸独立军,曾经在日军入侵缅甸过程中为日军提供帮助。密支那战役时,在缅甸兵力捉襟见肘的日军,正在将昂山的部队改编成缅甸国民军,希望他们能够在日方顾问指导下协助日军作战。因为日军普遍认为英军战斗力不强,所以如果缅甸国民军能够接替日军承担南缅防御,日军便可以集中精锐北上增援,继续贯彻切断中国国际运输线的任务。

当然,日军上层忘记了日本入侵给缅甸带来的灾难,也忽略了日本在缅甸推行的殖民统治,让以追求独立为目标的昂山将军内心怎样的愤恨。

不过,此时的日军,抱有如此幻想,也并不奇怪,日本陆军本来就是由一群战争赌徒组成,无论输成什么样子,都无时无刻不想着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