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3/10页)

唯有王保保身边的几名绝对亲信才真正明白大帅在做什么:几天来捉来十余名当地樵夫猎户,严厉拷问四周地势,尤其关注能绕向明军后侧的山间小道,这不是在精心准备实施奇袭么?

一连五天同样的战局,还就是徐达先沉不住气了,但出气的方式却甚为独特:自四月五日起,便开始回敬元军,却不是正大光明地越壕挑战元军,而是小孩子斗气一般开始了夜间骚扰。

不知多少明军,估计大多是些鼓乐队之类,彻夜在沟边闹腾,这是啥新战术?噪音武器吗?

王保保不由心中冷笑:黔驴技穷矣!这是欲惊扰我蒙古男儿夜间休息,无非意在减轻第二天作战压力,岂不知,夜晚闹出动静是把双刃剑,莫非你们南蛮人能在鼓乐声中熟睡不成?

于是传令:不要理睬南蛮的夜间骚扰,随他怎么折腾去,准备天明作战的孩儿们不妨入睡前塞住耳朵,力争睡足、睡好,这是南蛮在耍‘狼来了’的小孩把戏,大家莫要上当就是。

可是,徐达好似乐此不疲,一连三天,照常命令部下进行这种深夜拙劣表演,竟然使得元军负责警戒的部队也受不了了,干脆也塞住了自己的耳朵,这下的确清净多了,看来还是大帅有办法,对付无赖自有无赖妙招!

奇怪的是:第二天正常开战之后,元军发觉南蛮们作战照常生龙活虎,战力一点不见稍弱,大伙不禁疑惑:莫非这徐南蛮也学会了咱们大帅的塞耳入睡妙招?不然如何不见明军有什么困乏脸色?

看来确实如此,只是苦了那些被迫在夜间担任闹腾任务的鼓乐手们,总不能也是塞上耳朵敲鼓打锣吧?就算是能在白天补充睡眠,可是,白天的大战场哪来的月下清风般怡静?厮杀呐喊再加战鼓号角,怎会不传到营帐之中?在这种闹腾环境下休息,可怜的南蛮呀!

这一折腾就就是三夜,一直到了四月八日,这几天的徐达与王保保,几乎都是一般心思:给对方制造习惯性思维、习惯性动作,都是在刻意麻痹对手!

徐达的夜间骚扰行为,还就是如同王保保预料那般,还就是在如同传说中的那个乐意撒谎的放羊男孩,还就是在每夜高喊“狼来了!”后人大多为王保保略感遗憾:“狼来了”这个民间寓言故事,本来就出自蒙古大草原,为什么王保保就没有意识到那个男孩以及牧民们的结局?当饿狼真正扑来的时候,形成了习惯思维的大人们还会理睬“狼来了”的呼声吗?

徐达也在认定自己的策略开始逐渐生效,睡觉越来越安心,只要这样再坚持下去,大好战机也就自然出现了,连深壕中的战马道路都由王保保给挖掘妥当了,当明军真正大举进攻时,省下了多少人力与时间呀!

人么,得意必然疏忽,疏忽必然大意,伟人、英雄、名将概不例外!有些大意的明军主帅徐达没有想过:狡诈的王保保会再给他几天时间吗?

四月八日夜,徐达的明军鼓乐队照常于沟边进行“狼来了”的心理训练,王保保的“闷宫炮”突然出手了!

97

王保保成功的抓人审讯,得知了一条能够绕向明军后方的山间小路,只是这条小路乃是猎户们用来夜间狩猎的“野猪道”,实在容不得大军通行,只能单人单骑通行。

而且,明军于小道途中建立了一座营垒,由于处于全军后面的东南方向,所以称为东南营。

王保保根据实际军情与地形制约,果断精选了一千铁骑,东绕三十余里过了深沟,顺这“野猪道”直扑明军的东南营垒:只要拿下此营,全部明军将断绝了后路,占领明军东南营的一千精兵只需要固守一天则大功告成:徐达必然全军来救,而那时的元军主力便会形成掩杀之势,一场大胜唾手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