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2/10页)

至于面前这道深壕?黄土沟而已,数以万计的大军面前,还能让它给难住?无非是多费点气力罢了,强弩掩护下挖掘出一道战马能驰上奔下的斜坡就是。

如此一来就会给徐达造成这样一种假象:敌人不甘对峙许久,急于主动求战,不妨也半真半假狠狠打上几天。

背后呢?王保保已经策划了一个奇招:将眼前深壕化为明军心理上的安全线,再加上自己来个一日数次纠缠作战,那时明军最怕什么?背后狠狠劈下一刀!

一支大军忌讳的就是前后受敌,那时庞大的明军将失去后方,粮草供应自然被断,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徐达会怎么办?拼命往回打呀!不然十余万大军能支撑几天?

而这时的元军主力才会真正露面,背后掩杀溃军的态势也就自然形成,徐达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还能避免失败的命运吗?

目前沈儿峪态势,极像徐达与王保保在下一盘地面中国象棋,那深壕就是楚河汉界,两个棋手都在架炮飞马出车,只不过,暂时的态势好似王保保局面略优:巡河成功,几个小卒已经越界参战——不是兵卒之类,都是能回头的车马炮之类,因为越壕攻击的元军假如没有战死,还是能撤回深壕这边营寨歇息的。

而子力占优的徐达明军却处在自己的界河内防守,被动应付王保保的过河马、巡河车,甚至还有横冲直撞不回头的几个小卒。

不过,由于徐达的守方阵型严整,劣势下也能从容应对;只是,暂时处在攻方地位的王保保却正在预伏一招绝杀:一枚暗炮悄悄移向了己方象位,就等着炮打闷宫的那一刻!

96

沈儿峪开头几天的战事进行得相当激烈。

任何人,甚至也包括双方的主帅徐达与王保保,都难以区分这究竟是佯攻还是真打。

大家恪守上古传统战式:每逢元军号角扬起,固守在深壕边的明军便开始主动收缩列阵以待,军阵中央无疑是徐达紧急构筑的战垒——中山垒,密集的长枪大阵与藤牌兵严实地屏障着军阵四周,而明军骑兵则隐藏其后,只待战垒上战鼓响起,便不时进行小队形“短促突击”,搏杀一阵便迅即撤回阵中。

明军的主动撤守沟沿使元军省了不少力气,强弩只是作为警戒就成了,元军骑手们得以从容下马进行土方施工,虽然这种活极为辛苦,但还是在深壕两侧开挖出大量马道,元军终于能进行越壕攻击作战了。

只是接敌开战后却发觉战事相当难打,明军阵型严密,又有高台上的弓弩掩护,这使精于野战的蒙古铁骑占不了多少实质性的上风,也就是突击上去,一阵骑弩射出即回马重新整队,再扑上去也是大体如此。

双方的实际接触白刃战,大多发生在元军回马之刻,这时的明军大阵一般都会突然敞开阵门,一些骑兵扑出追杀,元军士兵毕竟是马背长大,翻身迎敌却也吃不了多大亏。

每到傍晚,元军便步步退回深壕己方一侧,明军却也不大趁机追杀占便宜,于是双方正常休战,第二天再按部就班重复昨天的故事。

总体说来,敌对双方伤亡相当,也算是势均力敌吧。

王保保每天来到壕边,悉心观察战事过程,竟然对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千的战局甚为满意!

当然,这是大家内心的看法——因为第二天一早,元军将士们接到的还是与昨天一样的军令:不要手软,突击再猛点,但也不要深入南蛮军阵,过于恋战要吃亏。

一些元军低级士卒不免疑惑了:大帅这是怎么了?是在给南蛮子们做长期战术教学式演练?

高级将领逐渐明白:大帅这是逐日训练明军的作战习惯,其中必有深意!

一些王保保中军的高参却是大体明白大帅苦心:这是在等待徐达沉不住气的那一刻,那时大帅必有奇招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