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权集团(第4/6页)

那一天,当爱好冒险的戈林走进失修的纳粹总部并当即表示尽心效力时,希特勒满心欢喜。没过多久,希特勒就让戈林负责领导不断壮大却又组织混乱的冲锋队。这位从前的德国飞行员很快把冲锋队打造成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武装力量。

也曾经是一战时期飞行员的另一位慕尼黑大学学生鲁道夫·赫斯已经看出了希特勒的意图。赫斯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市一个富裕的德国商人家庭。他深受以地缘政治理论而闻名的卡尔·豪斯霍费尔教授的影响。希特勒则通过赫斯的介绍,将豪斯霍费尔的受众融入他所制定的生存空间政策当中,为二战时间入侵俄罗斯提供借口。15赫斯相貌英俊帅气,但喜怒无常(“我是一个怪人,性格复杂多变”,他在寄给未婚妻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极北之地成员。另一位成员将极北之地描述为富有的“知识分子俱乐部,专门研究日耳曼人历史”。16在纳粹党内,赫斯的角色是希特勒的私人助理与秘书——这个角色后来使他成为希特勒在狱中最亲密的伙伴,再后来又使他成为纳粹党副元首。赫斯在慕尼黑大学读书时荒废学业,经常守候在纳粹党总部门外,千方百计地要使那位难以捉摸、行踪不定的纳粹领导人按着预定的时间出行。

希特勒的智囊团还包括马克斯·阿曼。此人是位退役军人,一战期间曾是二等兵希特勒在西线的中士指挥官。阿曼是位“粗人”,喜欢在啤酒馆里打架斗殴,后来成为希特勒的全权代理出版权威。希特勒任命他为《人民观察家报》业务经理和自己的著作出版人。《我的奋斗》一书让他们两人赚取了数百万马克。阿曼还担任第三帝国时期控制新闻界的铁腕强硬机构帝国新闻协会会长。

迪特里希·埃卡特是剧本《培尔·金特》的译者,做过希特勒的顾问,很懂得从各方面享受生活。除他以外,还有好几位才华出众的人士被吸引到希特勒这位激情似火的年轻演讲家身边,参加了他所领导的不断发展的政治运动。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是爱沙尼亚裔德国人,接受过俄罗斯教育,自视文采过人,后来成为纳粹党信徒,担任《人民观察家报》主编。希特勒读过罗森堡所写的反犹太主义论文《犹太人的历史足迹》,并深受其影响。那位秃顶、表情严肃的马克斯·埃尔温·冯·舒伯纳-里希特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波罗的海沿岸文化背景的德国人。他为希特勒身边那一伙粗鲁浅陋的干将们增添了一丝温文雅致特色,既使希特勒多了一位谋士,又通过俄罗斯富有的境外移居者们的人脉关系为希特勒增加了资金来源的渠道。罗森堡和舒伯纳-里希特对希特勒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越发坚定地认为“有一伙犹太文学家”——比如列夫·托洛斯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是屠杀俄罗斯“三千万”共产主义受难者的幕后推手。希特勒反犹太主义立场越来越倚重于对俄罗斯恐怖案的反复揭露,倚重于阅读那本充满恶语毁谤的伪书《犹太人贤士议定书》(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有可能是罗森堡赠送给他的)。“那些血腥的犹太人用断头台替代了议会,造成了知识分子,最后还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灭顶之灾。”希特勒总喜欢这样说。17后来罗森堡在制定第三帝国非常严酷的种族法律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希特勒的个人喜好,正如他在政治上热衷于说服打动广大民众而非精英阶层一样,常常倾向于社会下层。希特勒在业余时间里参加慕尼黑市内各处的咖啡馆聚会时,经常带着他那位从前当过屠户的贴身保镖乌尔里希·格拉夫,还有克里斯蒂安·韦伯,此人身体超重,以前做过酒吧保镖和马贩子。18有时为希特勒当司机,经常陪着他逛咖啡馆的那个伙伴皮肤浅黑,英俊帅气,名叫埃米尔·莫里斯,原来是德国北部的一位钟表匠(后来发现他有犹太血统,被从希特勒的核心集团中清理出去)。摄影师海恩里希·霍夫曼早就看出希特勒可以成为一座供他挖掘的金矿,于是便加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人们可以看到这帮快活的同党经常与不同的伙伴一起出现,主要地点是画廊大街皇家花园附近高雅的海克咖啡馆和市中心古老的诺玛雅咖啡馆(星期一夜晚这家咖啡馆为希特勒预留一个专用咖啡桌)。有时他们出现在舍林大街上离《人民观察家报》驻地只有几个街区的一家名叫“巴伐利亚酒馆”的意大利小酒馆里,那里也提供一些阿尔卑斯风味的菜肴。凡是对希特勒这伙同党观察过的人都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希特勒几乎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在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