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权集团(第3/6页)

希特勒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他的思想观点不仅仅对那些被剥夺了选举权的工人阶级具有号召力,而且对于那些比蓝领工人高出一格,却担心自己地位下滑的小资产阶级民众也特别具有吸引力。此外,希特勒对于富有的保守人士,尤其是那些被一名观察者称为疯狂的“大街上的高等公民”的反犹太主义者也具有吸引力。10

除了演说平台和他掌控的党报之外,希特勒还着手打造一个真正的政治团体所拥有的其他重要外在标志。凭借对大众心理和激动人心的象征之物的精准把握,希特勒打造出以纳粹万字符、海量的旗帜和纳粹党制服为基础的本党标志性身份象征。万字符起初借鉴于印度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数百年来被各种宗教及其教派使用过。后来它又被极端日耳曼民族主义组织极北之地等种族主义团体改用为日耳曼民族至高无上的象征。经过仔细审察各种纸质草稿之后,希特勒亲自选定了纳粹党旗的三种颜色:红底色,白圆圈,正中央斜立着一个极为简洁的黑色万字符。同当时流行的各种复杂装饰的万字符相比,希特勒选择的极为简洁大胆的万字符图案无疑是广告天才的神来之笔。纳粹党旗具有强烈的号令装饰效果,即使在远处也易于辨认,必要时还能使人心生畏惧。希特勒这样解释他的选择结果:“红色代表作为纳粹运动基础的社会公正思想;白色代表民族主义信念;万字符象征着赋予我们的使命——为雅利安人的胜利而奋斗。”11另外,红底色也是对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的一种狡诈挑衅,因为他们认为红色归他们所有。希特勒认为,通过误导一些左翼人士走进用鲜红颜色广而告之的集会会场,纳粹党人就能够“摧毁他们的立场,进而同这些人士展开对话”。12

如同大多数活动在慕尼黑市的政治团体一样——包括共产党人和社会党人,纳粹也建立了自己的“会场保卫组织”,其成员都是一些携带武器的粗野之人,在啤酒馆里既可以挑起,又可以阻止同竞争者或其他捣乱分子的争斗。这个武装保卫组织最初被称为纳粹党的“运动体操队”(Sport and Gymnastics Section),后来几经更改变成了冲锋队(Sturmabteilung),德语缩写为SA.1921年9月,在希特勒的参与领导下,冲锋队员戴着指节铜套,手持橡皮警棍,毫不含糊地展示自己的风采。他们袭击了一个名为巴伐利亚联盟的分裂主义团体会场,将其领导人奥托·巴勒斯蒂特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他后来控告了希特勒,使希特勒因扰乱治安罪被判处监禁三个月,并于1922年夏季服刑一个月(然后便被假释)。

在建立冲锋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征召一些不修边幅的人”,希特勒在描述一伙可以干卑鄙勾当的粗野之徒时这样说。有一位历史学家写道,由于一战结束后德国军队被迅速遣散,而且同一时期肆意抢掠的民兵组织发展较快,因此在战后这种“好勇斗狠,凶悍强硬”的社会亚文化人群中不难征召到上面提到的冲锋队新兵。13希特勒所说的这些“快活的无赖”将在一年多后发生的武装暴动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4那时,负责指挥他们行动的人物是纳粹党的一位新成员:赫尔曼·戈林上尉。

在1923年发动武装暴动之前,希特勒在那些年里一直不断地扩充实力,吸纳支持者,攀附权贵,以及招募啤酒馆里的一些彪形大汉;这些人后来分别成为希特勒手下的核心成员、个人随从和参加武装暴动的同伙。赫尔曼·戈林便是其中的一位核心成员。戈林曾是一战时期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击落过22架敌机,获得德国最高奖章“功勋奖章”。战后他在丹麦和瑞典干了几年私人飞行员和特技表演飞行员,然后返回德国,一直在寻找新的冒险机会。虽然后来被慕尼黑大学录取,但是爱好奢华、生活上大手大脚的戈林却对政治更感兴趣。他认为自己能在这方面出人头地,引人注目。对慕尼黑政界多次考察掂量之后,戈林最终选择了纳粹党。这倒不是因为该党纲领和政治立场对他有多大吸引力,而是因为他觉得,在一个小党内部他可以成为位高权重的人物。历史证明,这一步他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