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诬杀彭越(第2/4页)

彭越还赶不上韩信,韩信死前还认识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彭越连这都不懂。这和彭越江洋大盗的出身有关。

第二,不了解吕后。

吕后在整个反秦、反项的斗争中从未出过头露过面,彭越明显没有认识到吕后的可怕。

答应帮助彭越的吕后见了刘邦会为彭越求情吗?

吕后见到刘邦说:“彭越是一条好汉。如果现在把他流放到蜀地,这是放虎归山,不如趁此机会杀了他。所以,我把他带来了。”

刘邦如何回答吕后的话,《史记》、《汉书》都没有记载,但从最后杀彭越看,刘邦批准了吕后的建议。

这足以证明刘邦确有杀彭越之心,否则,吕后的建议绝不可能被刘邦批准。

于是,吕后命令彭越的门客告彭越谋反,司法官判彭越灭族,刘邦批准了这个决定,彭越被灭三族。

据《史记·黥布列传》所载,刘邦杀了彭越之后,还将彭越的尸体制成肉酱,分给天下诸侯食用,以警示天下。

尚未叛乱的黥布接到用彭越尸体做成的肉酱,非常紧张,立即布置军队,观察邻郡的动静(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在彭越传中,司马迁明确记述了彭越没有叛乱。所以,汉初被杀的功臣中彭越的冤情最明显。所以,司马迁在彭越的传记中对他的冤情记述得也最详细。

吕后为什么敢如此大胆地杀韩信、彭越这些开国功臣呢?

第一,刘邦称帝后对功臣的极度猜忌。

貌似大度,内藏猜忌。刘邦给人的印象是宽容大度的,但是,刘邦的这种大度只是一种表象,刘邦的内心时时怀着对所有功臣深深的猜忌,只是含而不露而已。

刘邦对异姓诸侯王早就心存戒备。所谓“共分天下”不过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这和刘邦骨子里存在的“家天下”形成了必然性的冲突。

因此,变“共分天下”为“家天下”是刘邦的既定方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所以,刘邦除掉异姓诸侯王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他所除掉的异姓诸侯王又必然是灭亡项羽时立功最为卓著的韩信、彭越、黥布等人。

刘邦与吕后是结发夫妻,虽然刘邦起兵反秦之后,吕后与刘邦七年没有共同生活,但是,刘邦深知其妻的为人。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刘邦深知其妻,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吕后的丈夫,长期的相处使他深知吕后的为人。

同理,吕后也一定深知刘邦对开国功臣的嫉恨,因为她是刘邦的妻子,长期相处也使她深知刘邦的为人!

这正是吕后敢于不经请示就处死韩信的基本判断!

如果吕后不知道刘邦在灭了项羽之后对韩信的嫉恨,就是借给她一千个胆儿她也不敢杀韩信。韩信是开国功臣,又曾经做过刘邦的大将军,吕后岂敢造次!

因此,诛杀韩信,表面看来是吕后杀功臣,其实,吕后只是替刘邦做了想做而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

刘邦得知韩信被吕后所杀之事后,果然丝毫没有责备吕后,更没有处罚吕后,这就证明吕后的判断是准确的。《淮阴侯列传》记载此事时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第一反应是高兴,因为吕后到底为自己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其次才是哀叹韩信的命运。

这一细节还说明吕后擅自做主杀了韩信之后并没有马上向刘邦报告,而是等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回京后才知道这件大事。

吕后的胆子多大啊!

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吕后倚仗的就是她对刘邦嫉恨韩信的深刻了解,她知道杀了韩信没事!

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吕后那么嫉恨戚夫人但却不敢像杀韩信一样处死戚夫人呢?

因为她知道她要是在刘邦在世之时杀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刘邦绝不会饶她!她敢杀戚夫人,刘邦就敢杀她。同样,吕后也绝不敢在刘邦在世之时杀赵王刘如意。因此,吕后杀赵王刘如意、杀戚夫人只能等到刘邦去世之后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