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威制回鹘(第5/10页)

对于李德裕的建议,皇帝李瀍全部采纳。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德裕的策略十分有效,不久后正是因为李德裕的怀柔策略,致使嗢没斯前来归附。

没斯归附

李瀍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对回鹘各部临之以大兵和抚之以恩惠,利用其内部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很快产生了积极效果。不久,回鹘可汗家族成员的中厐俱遮、阿敦宁等四部,以及大将军曹磨率领所部三万人向卢龙节度使投降。

同时,嗢没斯率领所部两千余人至振武军归附。李瀍下诏任命嗢没斯为右金吾大将军,封怀化郡王。不久又改天德军为归义军,任命嗢没斯为归义军使。

为了表彰嗢没斯的归附之举,李瀍赐给嗢没斯牙旗、豹尾、刀器等物,下诏让李德裕广采秦汉以来起自边陲殊域、有忠诚朝廷卓异行为的30人事迹写成《异域归忠传》,赏赐给嗢没斯等人,以表彰其归顺朝廷的忠义行为,并赐嗢没斯“李”姓,名为“思忠”。

就在嗢没斯率众归附朝廷的同时,乌介可汗在回鹘的众多部落争相归附大唐,在其势力受到很大削弱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按照李瀍的意图去办,而不断骚扰大唐边境。在乌介可汗看来,自己依然有和唐朝掰手腕的筹码,追随其帐下仍有一支将近十万人的军队,他将牙帐设在大同的北闾门山,同时上表李瀍请求朝廷接济粮草、牛羊,并遣返叛将嗢没斯。

对此,李瀍专门写了一封拒绝的诏书进行答复,同时告诉乌介可汗遣返嗢没斯的事情今后不要再提,因为从现在开始,嗢没斯已经是大唐的子民。

李瀍的回绝书让乌介可汗有些恼怒,但目前以他的实力已经无法与唐朝大规模的开战,于是他只好耐着性子再次派宰相上表李瀍,请求借兵返回回鹘复国,并以安置太和公主的名义暂时借天德城以休整。对于这个请求李瀍也是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回鹘的内政大唐不便过多地参与,希望乌介可汗能够尽快离开大唐边境返回漠南。

这一次乌介可汗彻底愤怒了!

会昌二年(842年)八月,乌介可汗率众越过杷头烽向南逼近,突袭云州境内的大同,掠夺牛马数万头,然后挥师直抵云州城下。刺史张献节坚守城池不战,而周围的吐谷浑、党项、羌族等部落各自闭门不出以自保,一时间太原以北的气氛顿时为之紧张。为了防止回鹘大规模南侵,李瀍从各藩镇调集军队,加强对太原、天德、振武等地的防守力量。

就在李瀍高度戒备回鹘的关键时刻,一个久居长安名叫石戒直的人向朝廷自告奋勇,愿意充当一介信使,转达皇帝李瀍对于回鹘可汗的意旨。在石戒直带去的诏书中,皇帝李瀍再次重申希望乌介可汗退回本国的态度,而且在诏书的结尾部分,李瀍加上了具有震慑力的话语:

“然朕志在怀柔,情深屈己,宁可汗之负德,终未忍于幸灾……速择良图,无至不悛,或贻后悔。”

从李瀍诏书最后的话语来看,明显带有最后通牒的味道。事实上,自从回鹘各部南下逼近唐朝边境以来,唐朝一直对乌介可汗采取优言抚慰,百般接济的策略,希望他能够按照朝廷的要求返回漠南地区,朝廷可以伺机提供帮助,在适当时机协助其复国。在李瀍给乌介可汗的诸多诏书中,可以说石戒直带去的这一封是第一道措辞比较强硬、不无威胁口气的诏书。

之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以李德裕为首的朝廷主张对回鹘采取容忍策略,除了回鹘实力强大外,还源于自身的诸多缺陷,因为自安史之乱后,朝廷逐渐受制于藩镇,能够直接指挥调动的军队不是很多,而且太原、振武、天德等地,驻军人数也不是很多,仅够守城招架而已。而调集大军入援,军需给养的筹措运转又十分困难,上述原因就是皇帝李瀍和李德裕群臣对乌介可汗的侵扰一再容忍、不想大动干戈,而想用传统的满足他们经济上需求的方法,缓解因回鹘南移对帝国边境造成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