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时局考验(第3/11页)

然而当诏书颁布后,王廷凑回馈李昂的却是拒不认错。

柏耆争功

当李昂得知王廷凑拒不认错的态度后,他决定对其施以惩戒,那就是在征讨李同捷的同时,出兵征讨王廷凑。九月十一日,李昂下诏剥夺王廷凑成德节度使职务及其爵位,命令王智兴从征讨李同捷的人马中,抽调部分兵力同时向成德镇进兵。从李昂发布的《讨王廷凑诏》中可以看出,他对王廷凑的顽固不化十分气愤。

王廷凑作我藩臣,久膺宠命,致爵位于扰叛之际,齐恩泽于忠义之伦,而首扇同捷,使其墨,党恶之心,剧于虎兕,负德之丑,逾于枭境。……逾之使致奇功,告之将酬重位,而傲恨弥甚,凶肆不悛,行恶言于报章,资盗粮于狡寇……

李昂失望的态度溢于言表。虽然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征讨李同捷的诸道人马连战连捷,而且已经快要打到横海镇的治所沧州(今河北沧州),但李昂还是迫不及待地马上要征讨王廷凑。不仅因为王廷凑这次对朝廷的态度,更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已经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

事实证明,王廷凑的确是块难啃的骨头,当他得知皇帝已经动怒,要讨伐自己的时候,他并没有显示出慌乱,而是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应对。

王廷凑眼见李同捷连战连败,自己如果拼上血本前去营救,估计也是有去无回。于是他游说魏博兵马使亓志绍,挑唆他反叛史宪诚,回军反攻魏州夺取魏博镇。王廷凑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缓解自己和李同捷的压力。

当时魏博节度使史宪诚父子看到李同捷连战连败,决心断绝和李同捷的来往而忠心于朝廷。史宪诚派其子史唐前往长安朝见皇帝李昂,请求批准自己入京参拜,并表态自己管辖的魏博六州兵马随时听候朝廷调遣,以讨伐李同捷。对于史宪诚的恭顺态度,李昂极为高兴,于是让史宪诚带领本镇人马加入到讨伐李同捷的大军之中。

王廷凑游说亓志绍反叛的时候,史宪诚父子正在进攻横海镇治下的平原县,当得知亓志绍反叛回军突袭本镇的时候,来不及回去救援的他立即向朝廷求救。于是,李昂下诏,让义成节度使李听带领讨伐李同捷的沧州行营各道兵马,前往魏博征讨亓志绍。

大和三年(829年)正月,亓志绍与王廷凑的成德军队联合进攻贝州,李听和史唐联合前往营救,结果在距离贝州50里的地方与亓志绍展开遭遇战。亓志绍因为军队较少,所以被李听和史唐联军打败,被迫逃往镇州避难,王廷凑围魏救赵的策略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卢龙节度使李载义领兵攻克沧州外城长芦镇。这让李同捷不禁惊恐万分,他虽然想积极组织反击,但官军四面合围压力巨大,李同捷四周不能兼顾,而且军队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李同捷在权衡横海镇未来的情况下,终于向新任的横海节度使李佑递上了投降书。

正月十九日,李佑派部将万洪领兵进入沧州安抚民众,从李同捷的手中接管沧州防务,暂时将李同捷安置在自己的行营之内,同时将他的投降书呈现皇帝李昂,等候朝廷旨意。

李昂得知李同捷投降,为了表示朝廷的宽宏大量,他立即派遣谏议大夫柏耆前往沧州宣慰。按说柏耆只要代表皇帝完成宣慰任务就算大功告成,可是柏耆偏偏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在他看来,自己这次前往沧州如果不扬名而归,实在没有天理。

柏耆到达沧州后,除了例行公事地宣慰一下诸将之外,他最想做的其实是想彰显自己作为钦差大臣的权威。为此,他企图用各项军法控制每个将领,使得众将极为反感,并因此而引发了李佑部将万洪被杀事件。

针对李同捷递上投降书这件事,多疑的柏耆始终不相信李同捷会真的投降。在他看来,这或许是李佑邀功的一种手段,所以他来到沧州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试探李同捷的真实想法。当时柏耆担心李同捷诈降,所以没有经过李佑的同意,擅自面见李同捷,诱使他携带家眷即日启程,进京朝见皇帝陛下以表忠心。李佑的部将万洪发现后,责怪柏耆不经过李佑同意擅自接触降将,可是柏耆认为自己是钦差大臣,根本不买账,反倒怒斥万洪作为下级军官没有资格发表意见,搞得万洪十分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