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讨淮西(第2/20页)

对于杨元卿的上奏,李纯立即召集朝臣们开会讨论。李吉甫认为淮西镇不同于河朔三镇,四周孤立无援,所以应该立即发兵征讨,如果失去这次机会,未来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机会。而以张弘靖为代表的朝臣则认为吴少阳刚刚去世,朝廷应该先派使者前去吊唁,然后探听虚实,如果吴元济确实有不轨的行为,朝廷再发兵征讨,这样算是师出有名。

李纯听从了张弘靖的建议,派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前往淮西镇吊唁。但是李君何刚刚到达淮西边境,吴元济却禁止李君何入境,同时派兵屠杀舞阳(今河南舞阳)百姓,焚毁叶县(今河南叶县)城池,抢掠鲁山(今河南鲁山)、襄城(今河南襄城)。一时间关东地区陷入一片恐慌,各地告急文书接连传到京城长安。

面对吴元济的公开反叛和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朝廷内外人心惶惶,究竟是讨伐还是姑息,这已经是摆在朝廷面前必须决定的事情。很多朝臣面对吴元济的凶猛来势,希望皇帝李纯能够接受现实,立即任命吴元济为淮西节度使并赦免其罪行,而且他们还指出淮西节度使这个职位不接受朝廷任命,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如果现在贸然改变这一现状,以朝廷目前的实力恐怕很难。

当时在朝臣中主张坚决讨伐的只有以李吉甫为代表的少数朝臣。但就在这极少的主战派中,李吉甫在元和九年(814年)十月三日不幸病逝,这让李纯悲痛万分,这么多年来似乎只有以李吉甫为代表的少数朝臣是李纯“以法度裁制藩镇”的坚定支持者,现在随着李吉甫的去世,李纯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不过,也正是因为李吉甫的去世,使得悲痛之下的李纯决心讨伐淮西,誓要一雪前耻。

十月二十一日,李纯正式发布《招谕淮西诏》,在诏书中,他首先申明吴元济的罪行主要是未经朝廷批准,擅自继任节度使职位,并且大肆烧杀抢掠。值得一提的是,李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十分注意将淮西的普通士兵与吴元济本人区分开来,认为士兵们是受吴元济的胁迫,并非出于本心。因此李纯任命严绶为招抚使,前往襄州、蔡州等地进行招抚。

在唐代,招抚使这个职务具有招抚归顺和讨伐叛逆的双重职责,能招抚最好就招抚,如果招抚不成就进行讨伐。严绶因为能宽以待人和以柔克刚所以被李纯委以招抚的重任,进而号召淮西将士要主动归顺朝廷。

由此可见,李纯的策略是先礼后兵,其重点在于招抚,为了充分表达诚意,李纯许愿淮西将士如能主动归顺朝廷,将赐予淮西将士二百万贯钱。这个数字比起魏博镇当时主动归顺朝廷后所赏赐的价钱要高出五十万贯。

严绶到达襄州后,为争取吴元济的主动归顺,确实作了些努力,但吴元济依然顽固不化,严绶的招抚最终以失败告终。于是,李纯在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十七日,发布《讨吴元济诏》,正式开始了对淮西吴元济的讨伐。

在征讨淮西的军事将领配置上,李纯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事实上,早在李纯得知吴少阳去世的消息时,便在元和九年(814年)十月九日,以洺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同时兼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统率河东、魏博、合阳三军人马,在北部加强对淮西镇的防御。

在西北方向上,将汝州(今河南汝阳)划归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使得河阳军进一步临近征讨淮西的前线,并让乌重胤统帅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地军队,从西北方向淮西镇施压,与李光颜军队形成掎角之势。

在淮西东部,李纯以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防御使,统领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南部以鄂岳观察使柳公绰率领五千人马奔赴安州(今湖北安陵),与安州刺史李听会合,负责从南面进攻淮西,不过从军队数量上来看,李纯并没有将南路作为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