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强征河朔(第6/9页)

对于吐突承璀的奏报,李绛依旧表示反对。他进一步向李纯指出不能让乌重胤担任昭义节度使的原因,他指出昭义镇地理位置特殊,多年来朝廷全凭昭义镇制裁和抵挡河朔藩镇的对抗,它甚至决定整个帝国的安危。卢从史从前据有昭义镇已经让朝廷寝食难安,好不容易朝廷才重新控制昭义镇,现在如果让乌重胤担任节度使无异于再次失去昭义镇。

最关键的是,诱捕卢从史已经让朝廷失去大体,朝廷刚刚复得昭义镇本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现在又将节度使职位授予一位昭义镇的牙将,这更会让朝廷失去威严。吐突承璀的一封表文就让乌重胤当上了节度使,那么今后其他藩镇也效仿这种做法,朝廷该怎么处理,如果拒绝的话,会不会再次引起动乱?

李纯为此听从了李绛的建议,元和五年(810年)四月二十三日,任命乌重胤为河阳节度使,孟元阳为昭义节度使。

但是让李纯没有想到的是,在将乌重胤与孟元阳互调的时间里,李纯虽然暂时让吐突承璀代理昭义镇事务,结果昭义镇还是出现了变故。

由于讯息不通畅的缘故,昭义镇内忽然传出朝廷要将参与卢从史叛乱的所有士兵全部治罪的消息。五月六日夜晚,昭义军三千多士兵逃奔魏州,即使是还在昭义镇的士兵也心存疑虑,计划出逃。李纯得到消息后十分焦虑,昭义军一旦失控则意味着南路讨伐军有可能土崩瓦解,而南路讨伐军一旦不复存在就意味着整个讨伐成德的计划基本宣告失败。

在这种敏感的局势下,李纯立即派人持诏书前往昭义军所在地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宣慰。他希望昭义军士兵不要轻信流言,保证除卢从史之外,其余人一概不追究责任,并给予士兵们赏赐。

李纯及时采取措施,让昭义镇暂时安定下来,但很多人还是担心新的节度使到任后,会追究本次外逃之事。针对昭义镇士兵们普遍存在的顾虑,李纯不久后又发布了第二道诏书。在诏书中李纯不仅分析了昭义镇之所以会出现动乱的缘故,而且一再说明士兵们是受了卢从史的蛊惑,并向士兵们充分介绍了新任节度使孟元阳的为人,总之一句话,让昭义镇的士兵把心放在肚子里。

经过李纯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昭义镇将士一再下诏进行安抚,由拘捕卢从史而引发的动乱终于得到平息,进而征讨成德的南路大军得以继续保存。但昭义镇出现的动乱其影响并没有就此终结,从军事角度而言,讨伐军因为昭义军动乱而依旧步伐缓慢。最重要的是朝廷内很多人在看到皇帝焦头烂额的状态后,罢兵的呼声继续高涨。

其中以先前两次上疏的白居易为典型代表。

罢兵三疏

在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征讨成德王承宗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北路讨伐军自四月木刀沟之战后,没有新的进展。而南路讨伐军自郦定进战死后,诸将畏惧不前,加上朝廷拘捕卢从史以后昭义军出现的动乱,使得讨伐战事陷入停滞状态。

战争最终还是向李绛、白居易等大臣先前预料的那样,可谓是进退两难。在这样一种局势下,六月十五日翰林学士白居易第三次上疏请求罢兵,在奏文中白居易从四方面分析了战争的形势,强烈主张立即罢兵。

白居易首先分析了战场的总体形势,他认为现在的局势比他上次上疏的时候要糟糕得多。在此之前朝廷命令李师道出兵收复棣州,可是李师道至今也没有奉诏出兵。魏博镇的田季安装模作样地攻下了两座成德空城后,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动作。昭义镇的动乱致使士兵投奔魏博镇,然而田季安竟然隐瞒不报,今后恐怕田季安更会为所欲为。总结南北两路讨伐形势,白居易认为北路军屯兵半年不进,南路军的吐突承璀寸功未建,而且总是向朝廷请求增兵,但诸道又称兵力不足无法抽调。在白居易看来,至少总体讨伐的形势十分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