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定三镇

西川的重要性

李纯即位伊始,百事待理,亟待解决的政事有很多,如贬黜二王集团后的人事调整、解决沅水灾患问题、先皇李适的安葬事宜等。可是正当李纯被头绪繁多的政事缠身之际,有使者从西川带来消息,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去世了。

韦皋作为李纯的坚决拥护者,在李纯即位的过程中出力不少。韦皋之所以会支持李纯,是因为王叔文当政时,曾经拒绝了韦皋所提出的担任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和山南西道三川节度使的要求,所以韦皋转而支持李纯。如果当初王叔文答应了韦皋的请求,那么李纯后来在即位的过程中,韦皋会采取什么态度也很难说,对于这一点,李纯心知肚明。

李纯同时也明白,韦皋具有拥立之功,如果他再提出担任三川节度使的要求,那么李纯自己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同意韦皋的请求,不符合李纯决心削藩、强化皇权的愿望,但拒绝韦皋必然会刺痛具有拥立之功的功臣之心。现在随着韦皋的去世,李纯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目前对于西川节度使的继任人选,李纯因为政务繁忙还没有来得及认真考虑。可是此时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却鼓动部下将领上书,请求以刘辟继任为西川节度使。

对于刘辟,李纯是十分了解的。这个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经登上宏辞科的人,因为颇有才干,被韦皋任命为从事,一路升迁为御史中丞、节度副使,经常往来于京师与西川之间。当初韦皋担任三川节度使的请求,也是刘辟转达给王叔文的,当时如果不是韦执谊相救,刘辟或许早被王叔文斩首了。

对于刘辟的请求,李纯丝毫没有犹豫便给予了回绝,他有心从自己即位后第一个节度使的任命开始,改变数十年来由藩镇自己决定节度使人选的弊端。所以李纯拒绝刘辟后,立即任命御史中丞袁滋为剑南东道、西川、山南道安抚大使,前往三川宣慰。随后李纯又决定以袁滋为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同时征刘辟入朝担任给事中。

李纯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从刘辟开始,以强硬的姿态对待藩镇,将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刘辟早有在韦皋之后割据西川的野心,所以对李纯征其入朝的诏令拒绝执行,并开始修缮甲兵,准备以武力抗拒诏命。袁滋走到半路听到刘辟即将反叛的消息,担心自己前往西川会凶多吉少,因此一直逗留不进。李纯知道消息后十分生气,下令将袁滋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

李纯虽然急于解决藩镇的问题,但他不是莽撞之人,在自己初登大位,很多政务需要处理的情况下,对刘辟暂时选择了妥协,决定暂时批准刘辟为剑南西川副大使、知节度使事。

对于李纯而言,这已经是莫大的让步。但刘辟显然并不满足,而且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太上皇李诵病逝的时候,上疏李纯请求批准自己兼任三川节度使。

这么不合时宜的上疏,让李纯极为恼怒,这等于在公开羞辱李纯,于是他坚决驳回了刘辟的无理请求。可是,让李纯想不到的是,刘辟居然不顾他的诏令,向东川节度使李康所在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发起进攻,准备以武力夺取东川,进而实现自己割据三川的野心。

面对刘辟的公然叛乱,李纯当时站在了武力解决还是继续妥协的十字路口。事实上,无论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对于李纯来讲都是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因为西川对李唐王朝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甚至可以说唐廷是否能有效控制三川地区,可以影响其国运。

自从唐朝建立以来,虽然三川地区属于“外府”,但每次京城长安发生紧急情况,三川便成为唐廷君臣的避难处所,这一点玄宗李隆基、德宗李适深有体会。后世的顾炎武甚至将唐朝之所以国祚延续290年之久的原因,归结为唐朝拥有西川这个避难所,可见三川对于唐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