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强征河朔(第2/9页)

八月九日,李纯派京兆尹裴武前往成德镇治所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慰。裴武到达真定后,王承宗给予了热情款待。裴武向王承宗宣读了皇帝陛下的诏书,王承宗随后上表检讨自己擅自接任成德节度使的过失,并表示愿意归还德、棣二州给朝廷。

李纯得到王承宗的上表后大喜过望,于九月二十七日发布诏令正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兼恒、冀、深、赵观察使,同时任命德州刺史薛昌期为保信军节度使兼德、棣二州观察使。

从结果来看,这本来是双方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很多事情往往越到最终将要尘埃落定时,越会节外生枝。当李纯的诏书已经拟定,但尚未发至德州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得到了消息。在他看来,如果成德镇和朝廷关系好起来,那么魏博镇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他立即派使者前往真定,开始了一番挑拨离间。

田季安让使者告诉王承宗,薛昌期暗中与朝廷勾结,因此朝廷才让薛昌期担任信保军节度使。王承宗听完后大怒,在没有认真思考的情况下,立即派出数百名亲兵火速前往德州,将薛昌期拘捕,押回真定,关进大牢。

王承宗态度的突然转变让李纯极为震怒。他认为,王承宗这样做是早有预谋,明显是根本不想归还德、棣二州,而且薛昌期已经被朝廷任命,算是朝廷命官,王承宗擅自拘捕朝廷命官,性质极为严重,这是对朝廷和皇帝的公然藐视。如果就此听之任之,朝廷刚刚树立起来的些许权威,今后恐怕就会荡然无存,眼下唯一的一条路似乎只有用武力解决。

但是在裴垍、李绛等朝臣的极力劝说下,李纯依然做着最后的努力。九月二十日他克制自己即将临界爆发的脾气,依然派出使者前往成德,诏令王承宗释放薛昌期,但遭到王承宗的拒绝,于是最后一线避免战争的希望终于破灭。

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一日,李纯颁布《削夺王承宗官爵诏》,决定讨伐王承宗。就是从这封诏令开始,李纯就此踏上了征讨河朔藩镇的漫漫长路,同时也拉开了他平服藩镇,实现帝国中兴之治的序幕。

夹攻成德

在李纯颁布讨伐王承宗诏令的同时,任命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使;任命龙武将军赵万敌为神策先锋将;任命内常侍宋惟岳为河南、陕州、河阳馆驿使;任命内侍曹进玉、刘国珍、马江潮等分别担任河北行营粮料馆驿使。

李纯挑选的讨伐王承宗的人选大部分都是宦官,这就遭到了以裴垍、李绛为首的朝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让宦官监军就已经很不合适,现在又让宦官担当讨伐藩镇的重任,这完全乱了祖宗的法度,而且让藩镇们知道了,会笑话朝廷实在无人可派,进而损害皇帝的威严。

但李纯的内心显然不这么想,半年以来在王承宗的问题上,支持李纯进兵讨伐的一是掌握神策军的宦官;二是部分地方藩镇,而反对动武的则是朝廷的那些文臣。所以这次李纯不顾朝臣的反对,坚决起用宦官为统帅,也是表达出对朝臣反对用兵的无声抗议,更是对朝臣经常对自己形成掣肘的一次抗拒。

十月二十七日,吐突承璀率领神策军从长安出发。李纯亲自在通化门城楼上召见吐突承璀,一再给予勉励,希望他早日平定成德凯旋。虽然此前因为朝臣反对的巨大压力,李纯被迫去掉了吐突承璀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的头衔,但其进讨成德的统帅地位丝毫没有动摇。吐突承璀流着眼泪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皇帝陛下的重托,然而直到他亲临战场时才知道,打仗这件事儿真不是他这种一直处在深宫之中的人能干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