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留下了什么(第3/6页)

两件事情,一件大事,一件小事,从这两件事件中,我们明显地看出了政府权威的弱化速度,仅仅十一年,地方乡绅力量的增长已经到了敢于和政府武装叫板的地步,而这些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市民社会产生的基础。

地方势力的增长,不断推动着中国封建专制体制的瓦解。1912年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人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帝制也宣告灭亡了。

而这一切的产生,不能不归因于洋务运动中地方势力的增长。

第二,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了。在以后中国五千多年的经济发展中,虽然也出现过钱庄、商铺、作坊等资本主义运作方式,虽然也出现过范蠡、吕不韦、沈万三等知名商人,虽然也出现了晋商、微商等商业团体及各种商会,但是资本主义并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也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明末清初在中国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所出现的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成为中国真正资本主义的萌芽,然而即使是这种萌芽产生了,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其缓慢的。阻碍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重农轻商的传统认识。由于农业在自然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在政治管理中的特殊作用,中国封建帝王和思想家大都推崇“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商鞅开始,奖励耕战就成为重要的治国之策,汉高祖刘邦就曾强调,“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246。

二是税收制约。由于对商业的轻视,各朝政府对商业都是课以重税的,太平天国战争前后发展起来的厘金制就是这种税收政策的表现,它对国内流通的货物在每个地方关卡都收取2%~10%的厘金。跨省跨区就要缴税,这生意怎么做?所以对商业流通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是交通运输业的落后。实体经济是以货物为载体的,有市场必要有货物的转运,所以,为了便于货运和客运,市场必须位于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市场的大小与水陆交通的方便程度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清朝后期,由于缺乏从中央到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的改进,使得中国被分割成成千上万个互不往来的地方市场,因此分工只能在狭小的地方市场内发展,而不可能形成全国性市场及相应的高层次分工协作。另外,由于交通运输的限制,大城市只能协调邻近区域的分工,而不能成为全国性分工网络和交易中心,这就使城乡之间在生产力水平、收入差距方面都在不断扩大,从而形成典型的二元化社会,同时也使大城市的发展受到了局限。

中国商业发展的限制在清朝后期不断减弱,资本主义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十九世纪中叶,列强为倾销其商品和掠夺中国廉价原料,开始在租界开办轮船修理、原料加工等工厂。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三所洋炮局开始,一直到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共创办了21个军工局厂247,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局。虽然洋务派兴办的这些军事工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腐败现象严重,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