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第2/2页)

如何师夷?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以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及“经事致用”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后来的洋务运动,就是受魏源“师夷”思想的影响,加以运用和发挥的。西方物质技术的发展,也被很多官员认识到了,李鸿章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中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179;御史魏睦庭也上奏说,“火器为军营决胜之技,近年以西洋为最精”;左宗棠为曾国藩代拟的《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折》中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180。

于是中国的第一次西化开始了。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设同文馆。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后,屡次与列强交涉,觉得语言不通、文字隔阂也是受欺蒙遭失败的原因之一,于是在1861年奕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皇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招生对象开始时仅限于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1862年入学的仅十人,以后扩大招收年龄较大的八旗子弟和汉族学生,以及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入学学生逐年增多,最多时达120人。除汉文外其他课程多由外国人担任教师,学习期限初定三年毕业,后改为五年制和八年制,该馆附设印书处、翻译处,曾先后编译、出版自然科学及国际法、经济学书籍二十多种。

第二,派留学生。除同文馆外,留学生是“输入欧化最要之媒介”181,1872年始,在早期留美的容闳等人努力之下,四年里,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中国留学运动先河。1877年,李鸿章等奏请派遣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出发赴欧洲学习制造和驾驶,后又派了两届学习枪炮、火药、鱼雷等,两个方面的留学生约200人,是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主体。虽然规模小,人数少,但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之功不可磨灭,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和中国文化的冲击不可低估:第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科举正途观念;第二产生了严复这样“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加速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我们常说,掘墓人都是自己培养的,这话一点不假。

第三,组建现代军事工业和现代化部队。洋务根本在强军,为了实现强军愿望,洋务派组建了规模和技术上都较为先进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现代军事工业,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用来装备清军。除装备上向西方靠拢外,在训练管理上,洋务派也在向西方靠拢,洋枪队182解散后,部队精锐被李鸿章收进淮军,并要求淮军按外国人的训练方式练兵,所以以至于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淮军的操练口令都用英语的183。

“师夷”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努力也是要分轻重缓急的。由于外国的侵略主要是由海上来的,所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部队首当其冲的是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无疑,它需要“火轮船”,但这玩意自己是造不出来的,于是就找到了李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