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欺负的晚清政府(第4/6页)

大家知道,清朝是个民族统治的国家,小民族统治大民族。这个不自信的小民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入关后实行了民族隔离制度,颁布禁关令,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称其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94,要保护“参山珠河之利”。95由于对东北的长期封禁政策,使得这里的千里沃野荒无人烟,这就让俄国人占了便宜。

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以“助华防英”为借口在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要求“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谈判无果,武力威胁,终于在28日签定《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俄国船只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奉命谈判的是28岁的恭亲王奕,因求和心切,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要求清政府必须在与英、法谈判时事先就谈判的全部内容征求他的意见,并同意他在此前就领土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奕慌忙表示接受。没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提交了一份中俄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的苛刻条件。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10月14日,奕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等等。

按照《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自1862年(同治元年)8月起,清朝勘界大臣明谊与俄国全权代表巴布科夫、札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开始勘分中俄西界的谈判,多次谈判无果。1863年(同治二年)3月下旬起,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出动俄军,向中国西部境内纵深地带推进,直指塔尔巴哈台、科布多、斋桑淖尔、伊犁等战略要地。恭亲王奕认为:“该国如此强横,若不早为完结,诚恐酿成不可收拾之势。”于1863年(同治二年)9月上旬向沙俄驻华代办表示,准备接受俄方在塔尔巴哈台提出的“分界议单”(即“国界草案”),并提出以撤退入境俄军为交换条件。11月,明谊接到谕旨,随即照会西西伯利亚总督,要求俄方明年派员前来“商办换约”。俄方借口来照中有“商办”字样,表示拒绝。1864年(同治三年)5月,俄军乘新疆回民反清起义之机,继续入侵中国西部地区,并于六七月间强占伊犁西北的博罗胡吉尔卡伦,伊犁岌岌可危。8月11日,伊犁参赞大臣明绪迫于形势,致函西西伯利亚总督,“准照议单,约派使臣,速来换约”。俄方见签约时机成熟,表示同意。10月7日,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地面分在何国,其人丁即随地归为何国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