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略谈民主国家的戏剧[2](第2/4页)

贵族因为拥有控制戏剧创作和演出的权力,所以他们会出于自身的文雅爱好和高贵气质对人的本性进行主观性的评判。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是最令他们感兴趣的对象,并且他们也喜欢这样的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在他们看来,一定的善与一定的恶都值得重现于戏剧。而对于其余的一切事物,他们完全无动于衷。当他们进入剧院,也像到其他地方一样,只愿意跟大领主交谈。在戏剧中,只有主角的悲欢离合才会触动他们的内心。他们对于剧文体裁的态度也是如此。为了要符合自己的趣味和偏好,他们随意地规定剧作家要使用某些台词。

这样一来,戏剧的描写往往不完整,有时只是描绘了人的某个侧面,甚至把人性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表现出来了。

在民主社会中,观众并没有这样的偏爱,也不像贵族那样,经常持有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喜欢人间百态能真实地在舞台上上演:出身各异的人物,各种各样的感情和思想。因此,在民主社会中,戏剧变得比以前更加打动人、更通俗易懂和更真实了。

不得不承认,民主社会中的剧作家有时也会脱离人的本性,但他们有着与他们的前辈截然不同的目的。他们非常希望能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代的小人物、小事和某些人的特点,这样一来,就往往忽略了对人类的一般特征的描写。

如果戏剧被民主阶级所控制,剧作家就能自主地决定要如何选择和处理戏剧题材了。

在民主国家中,不管何种文艺爱好都无法像戏剧一样符合人的本性。因此,在民主国家中,戏剧的作者和观众以及演出数目,都在不断增加。因为作者和观众的人数众多,而且又分散在各地,所以几乎不可能制定出相同的行事方法和规则。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评论戏剧的人太多,而且他们互不认识,观点各不相同,所以可以肯定他们做出的评论是互不相同的。如果说,民主制度使得文学领域的规则和章法普遍松弛了,那对于戏剧来说,民主制度的这些规则和章法几乎毫无作用,每个作家和每个观众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在前面一章中我对民主文艺的体裁和技巧所作的论述,对于戏剧也十分适用。如果我们去看路易十四时期剧评家对当时的戏剧作品所作的评论,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让我们感到惊奇的现象。这些现象就是:观众对于情节的真实性十分看重,他们认为剧中人物角色的举止一定要与他本人的性格相符,不能有令人难于理解和无法解释的言行举止。另外,我们会对另外一种现象感到惊讶: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人们同样十分在意,只要台词上出现一点儿小差错,剧作家也会因此受到责难。

由此看来,在路易十四时期,对于那些在舞台上表现不出来但是可以通过细读剧本来进行玩味的细节,人们十分看重。[4]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演出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才是主要目的,它的目标在于感动观众。但是,在路易十四时期,戏剧的观众和剧本的读者基本是同一批人,他们观赏完演出,便会把剧作家邀请到家里,当面评论所看的戏剧。

但是,在民主时代,人们基本不看剧本,可以说他们是在听戏。大部分经常去剧院看戏的人,追求的不是精神上的享乐,而是情感的刺激。华丽的辞藻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意义,只希望看一场表演。只要剧作家能够让大家都理解戏剧的含义,剧中的人物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唤起人们的共鸣,对于大家来说,这就足够了。对于戏剧是否真实,观众其实并不关心,因为他们看完戏后马上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这样一来,戏剧的文体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因为在舞台上你很难发现它是否遵守了这方面的规则。